黄鳝性腺抑制性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1.1 黄鳝性逆转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1.1 性逆转与体长、体重、年龄的关系 | 第10-11页 |
1.1.2 性逆转与生理学研究 | 第11-13页 |
1.1.3 性逆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13-14页 |
1.1.4 性逆转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4-16页 |
1.2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 第16-17页 |
1.3 EST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黄鳝性腺发育时期的确定 | 第19-24页 |
2.1 材料 | 第19页 |
2.1.1 动物材料 | 第19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2.2 方法 | 第19-20页 |
2.3 结果 | 第20-22页 |
2.3.1 卵巢发育的分期 | 第20-21页 |
2.3.2 间性发育期 | 第21页 |
2.3.3 精巢发育的分期 | 第21-22页 |
2.4 讨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抑制性消减文库的构建 | 第24-42页 |
3.1 材料 | 第24-25页 |
3.1.1 动物材料 | 第24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3.2 方法 | 第25-35页 |
3.2.1 性腺总RNA提取 | 第25页 |
3.2.2 cDNA的合成 | 第25-27页 |
3.2.3 双链cDNA的纯化 | 第27-28页 |
3.2.4 Rsa I酶切 | 第28页 |
3.2.5 接头连接与检测 | 第28-30页 |
3.2.6 消减杂交 | 第30-32页 |
3.2.7 PCR扩增 | 第32-33页 |
3.2.8 消减效率分析 | 第33-34页 |
3.2.9 PCR产物与载体连接 | 第34页 |
3.2.10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4页 |
3.2.11 文库插入片断大小的检测 | 第34-35页 |
3.3 结果 | 第35-40页 |
3.3.1 性腺总RNA的提取 | 第35-36页 |
3.3.2 Rsa I酶切 | 第36-37页 |
3.3.3 连接效率分析 | 第37页 |
3.3.4 两轮PCR扩增 | 第37-38页 |
3.3.5 蓝白班筛选 | 第38-39页 |
3.3.6 PCR检测文库插入片段的大小 | 第39-40页 |
3.4 讨论 | 第40-42页 |
3.4.1 cDNA的合成方法 | 第40页 |
3.4.2 Rsa I酶切特点 | 第40-41页 |
3.4.3 文库构建的实验总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EST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56页 |
4.1 材料 | 第42页 |
4.1.1 样品材料 | 第42页 |
4.1.2 数据分析软件 | 第42页 |
4.2 方法 | 第42-44页 |
4.2.1 ESTs的拼接 | 第42-43页 |
4.2.2 ORF预测 | 第43页 |
4.2.3 功能注释 | 第43页 |
4.2.4 功能分类 | 第43-44页 |
4.2.5 代谢途径分析 | 第44页 |
4.3 结果 | 第44-53页 |
4.3.1 EST序列拼接结果 | 第44-45页 |
4.3.2 Unigenes ORF预测 | 第45-50页 |
4.3.3 同源性分析结果 | 第50页 |
4.3.4 功能注释 | 第50-52页 |
4.3.5 功能分类 | 第52-53页 |
4.4 讨论 | 第53-56页 |
4.4.1 EST特性分析 | 第53-54页 |
4.4.2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 | 第54-5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图版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