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海水淡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工程技术研究 | 第14-15页 |
1.2.3 政策措施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综述 | 第19-26页 |
2.1 相关定义 | 第19页 |
2.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 第19-20页 |
2.2.1 传统战略理论阶段 | 第19页 |
2.2.2 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 第19-20页 |
2.2.3 动态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 第20页 |
2.3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 | 第20-21页 |
2.4 企业战略管理层次 | 第21-23页 |
2.4.1 公司层战略 | 第21页 |
2.4.2 业务层战略 | 第21-22页 |
2.4.3 职能层战略 | 第22-23页 |
2.5 战略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2.5.1 PEST分析法 | 第23-24页 |
2.5.2 五力模型 | 第24-25页 |
2.5.3 SWOT分析 | 第25-26页 |
3 中南院海水淡化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第26-47页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26-33页 |
3.1.1 政策环境 | 第26-27页 |
3.1.2 经济环境 | 第27页 |
3.1.3 社会环境 | 第27-28页 |
3.1.4 技术环境 | 第28-32页 |
3.1.5 宏观环境分析总结 | 第32-33页 |
3.2 市场环境分析 | 第33-45页 |
3.2.1 海水淡化市场分析 | 第33-39页 |
3.2.2 竞争力结构分析 | 第39-45页 |
3.3 机遇与威胁分析 | 第45-47页 |
3.3.1 面临机会 | 第45-46页 |
3.3.2 面临威胁 | 第46-47页 |
4 中南院海水淡化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 第47-55页 |
4.1 中南院概况 | 第47页 |
4.2 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 第47-48页 |
4.3 营销状况分析 | 第48-49页 |
4.3.1 营销布局 | 第48-49页 |
4.3.2 营销业绩 | 第49页 |
4.4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 第49-50页 |
4.4.1 人力资源现状 | 第49页 |
4.4.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第49-50页 |
4.5 财务现状分析 | 第50-51页 |
4.5.1 偿债能力分析 | 第50页 |
4.5.2 资金周转情况分析 | 第50-51页 |
4.5.3 获利能力分析 | 第51页 |
4.6 竞争优势与劣势 | 第51-55页 |
4.6.1 竞争优势 | 第51-54页 |
4.6.2 竞争劣势 | 第54-55页 |
5 中南院海水淡化战略制定与实施 | 第55-62页 |
5.1 中南院海水淡化SWOT分析 | 第55-56页 |
5.2 发展战略设计 | 第56-58页 |
5.2.1 指导思想 | 第56-57页 |
5.2.2 发展战略 | 第57页 |
5.2.3 发展目标 | 第57-58页 |
5.3 战略实施重点 | 第58-60页 |
5.4 保障措施 | 第60-62页 |
5.4.1 提高认识,确立海水淡化的战略定位 | 第60页 |
5.4.2 加大投入,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 第60页 |
5.4.3 创新驱动,建设海水淡化技术支撑体系 | 第60-61页 |
5.4.4 战略联盟,主导或者参与组建海水淡化联盟 | 第61页 |
5.4.5 典型示范,加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 第61页 |
5.4.6 重视人才,加大高品质人才队伍建设 | 第61页 |
5.4.7 组建基地,建立海水淡化产业基地 | 第61-62页 |
6 结束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