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30页 |
·引言 | 第11页 |
·半导体光催化的物理基础 | 第11-16页 |
·晶体中能带的形成 | 第11-12页 |
·带边位置 | 第12页 |
·半导体的导电性 | 第12-13页 |
·半导体载流子统计分布 | 第13-14页 |
·掺杂离子能级 | 第14页 |
·半导体催化剂表面光生电子的迁移 | 第14-15页 |
·载流子的复合 | 第15-16页 |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 | 第16-18页 |
·p 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 | 第16页 |
·n 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 | 第16-18页 |
·p-n 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 | 第18页 |
·光催化原理 | 第18-20页 |
·光催化基本原理与过程 | 第18页 |
·p-n 复合半导体的光催化机理 | 第18-19页 |
·缺陷对光催化的影响 | 第19-20页 |
·光催化材料性能影响因素 | 第20-24页 |
·催化剂 | 第20页 |
·pH 值 | 第20页 |
·晶格缺陷的影响 | 第20-21页 |
·晶相的影响 | 第21页 |
·晶面的影响 | 第21-22页 |
·有机物浓度 | 第22页 |
·光源与光强 | 第22页 |
·外加催化剂 | 第22页 |
·反应温度 | 第22-23页 |
·表面结构的影响 | 第23页 |
·添加量的影响 | 第23页 |
·反应中盐类的影响 | 第23-24页 |
·光催化材料活性改良方法 | 第24-25页 |
·贵金属沉积 | 第24页 |
·复合半导体 | 第24页 |
·离子掺杂 | 第24-25页 |
·光敏化 | 第25页 |
·表面螯合与衍生用 | 第25页 |
·超强酸化 | 第25页 |
·离子化学性质与掺杂活性的关系 | 第25-28页 |
·离子半径与价态的影响 | 第25-26页 |
·离子稳定氧化态的电子亲和势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 第26页 |
·离子电荷与半径的比值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 第26页 |
·氧化物的生成焓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 第26-27页 |
·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力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 第27页 |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 第27页 |
·离子的电子构型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 第27页 |
·离子掺杂浓度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 第27-28页 |
·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应用 | 第28页 |
·半导体光催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页 |
·本文主要工作思路 | 第28-30页 |
2 试验 | 第30-34页 |
·主要原材料、仪器设备 | 第30-32页 |
·主要化学试剂及原材料 | 第30-31页 |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31-32页 |
·制备工艺路线 | 第32-33页 |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33-34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3页 |
·热分析 | 第33页 |
·分光光度计分析 | 第33页 |
·光催化测试 | 第33-34页 |
3 氧化镍粉体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4-50页 |
·氧化镍的结构 | 第34-35页 |
·氧化镍的性能 | 第35页 |
·纯氧化镍的溶胶凝胶法制备方案一 | 第35-37页 |
·制备氧化镍原理 | 第35-36页 |
·制备氧化镍工艺 | 第36-37页 |
·纯氧化镍的溶胶凝胶法制备方案二 | 第37-40页 |
·制备氧化镍原理 | 第37页 |
·制备氧化镍工艺 | 第37-38页 |
·热分析 | 第38-40页 |
·XRD 分析 | 第4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方案比较 | 第41-42页 |
·氧化镍的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42页 |
·锂掺杂氧化镍的溶胶凝胶法制备 | 第42-44页 |
·XRD 分析 | 第43页 |
·锂掺杂氧化镍的光催化测试 | 第43-44页 |
·锂掺杂氧化镍的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44页 |
·真空热处理氧化镍的制备 | 第44-46页 |
·XRD 分析 | 第44-46页 |
·不同真空度下氧化镍光催化测试及分析 | 第46页 |
·其他掺杂离子对氧化镍的光催化影响 | 第46-49页 |
·钠掺杂氧化镍的制备 | 第46页 |
·钠掺杂氧化镍的 XRD 分析 | 第46-47页 |
·钠掺杂氧化镍的光催化测试及分析 | 第47-48页 |
·银掺杂氧化镍的制备 | 第48页 |
·银掺杂氧化镍的 XRD 分析 | 第48-49页 |
·银掺杂氧化镍的光催化测试及分析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氧化锌粉体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0-59页 |
·氧化锌的结构 | 第50页 |
·氧化锌的性能 | 第50页 |
·光催化性质 | 第50页 |
·气敏性质 | 第50页 |
·发光性质 | 第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8页 |
·纯氧化锌的溶胶凝胶法制备 | 第50-51页 |
·热分析 | 第51-52页 |
·XRD 分析 | 第52页 |
·光催化测试及机理分析 | 第52-54页 |
·氧化锌与纯氧化镍的复合 | 第54页 |
·光催化测试及分析 | 第54-55页 |
·氧化锌与掺锂氧化镍的复合 | 第55页 |
·光催化测试及分析 | 第55-56页 |
·氧化锌与真空热处理氧化镍的复合 | 第56页 |
·光催化测试及分析 | 第56页 |
·氧化锌与银掺杂的氧化镍的复合粉体的制备 | 第56-57页 |
·氧化锌与银掺杂的氧化镍的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测试及分析 | 第57-58页 |
·添加量对氧化锌与掺锂氧化镍的复合的光催化活性影响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氧化钛粉体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9-67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钛的原理 | 第59页 |
·纳米氧化钛的制备 | 第59-60页 |
·Mo~(6+)掺杂改性纳米氧化钛的制备 | 第60页 |
·实验参数和控制条件的影响 | 第60-61页 |
·n[Ti(OR)_4/CH_3CH_2OH]的影响 | 第60-61页 |
·n[Ti(OR)_4/H_2O]的影响 | 第61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61页 |
·pH 的影响 | 第61页 |
·热分析 | 第61-62页 |
·XRD 分析 | 第62-63页 |
·氧化钛及掺钼粉体的光催化测试及分析 | 第63-65页 |
·掺钼氧化钛与掺锂氧化镍的复合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