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2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3.1 对教师工资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对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的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1.3.3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1.4.1 绩效 | 第18页 |
1.4.2 绩效工资 | 第18-19页 |
1.4.3 教师绩效工资 | 第19页 |
1.4.4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 第19-2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1.5.2 调查研究法 | 第20页 |
1.5.3 比较研究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 | 第22-32页 |
2.1 按劳分配理论 | 第22-25页 |
2.1.1 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及实践应用 | 第22-24页 |
2.1.2 按劳分配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 第24-25页 |
2.2 效率工资理论 | 第25-27页 |
2.2.1 效率工资理论概述 | 第25-26页 |
2.2.2 效率工资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 第26-27页 |
2.3 激励理论 | 第27-29页 |
2.3.1 激励理论概述 | 第27-28页 |
2.3.2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 第28-29页 |
2.4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9-32页 |
2.4.1 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 第29-30页 |
2.4.2 制度变迁理论与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我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演化过程及相关内容 | 第32-40页 |
3.1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背景及演化过程 | 第32-34页 |
3.1.1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背景 | 第32-33页 |
3.1.2 高校工资制度的演化过程 | 第33-34页 |
3.2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 | 第34-40页 |
3.2.1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目标 | 第34-36页 |
3.2.2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3.2.3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3.2.4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初步成效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我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0-59页 |
4.1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40-46页 |
4.1.1 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执行力低 | 第40-41页 |
4.1.2 教师收入水平改善不明显 | 第41-42页 |
4.1.3 薪酬结构不合理 | 第42-45页 |
4.1.4 教师工作积极性没有明显提高 | 第45-46页 |
4.2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6-59页 |
4.2.1 制度设计存在问题 | 第46-50页 |
4.2.2 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缺乏可操作性 | 第50-53页 |
4.2.3 绩效工资制度缺乏有力保障 | 第53-56页 |
4.2.4 受不同群体利益的影响 | 第56-59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59-69页 |
5.1 国外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经验借鉴 | 第59-62页 |
5.1.1 美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 第59-60页 |
5.1.2 英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 | 第60-61页 |
5.1.3 德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 | 第61-62页 |
5.1.4 国外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对我国改革的启示 | 第62页 |
5.2 完善我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建议 | 第62-69页 |
5.2.1 提高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第62-65页 |
5.2.2 加强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可操作性 | 第65-66页 |
5.2.3 增强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保障力度 | 第66-68页 |
5.2.4 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关系促进高校战略性发展 | 第68-69页 |
结束语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79页 |
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