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23页 |
1.1 中药及其药效成分介绍 | 第8-9页 |
1.2 指纹图谱技术及必要性 | 第9-10页 |
1.3 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 | 第10-13页 |
1.3.1 气相色谱(GC)和相关联用技术指纹图谱 | 第10-11页 |
1.3.2 液相色谱(LC)和相关联用技术指纹图谱 | 第11页 |
1.3.3 紫外-可见光谱(UV-Vis)指纹图谱 | 第11-12页 |
1.3.4 近红外光谱(NIRs)指纹图谱 | 第12页 |
1.3.5 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FT-MIR)指纹图谱 | 第12-13页 |
1.3.6 化学指标指纹图谱 | 第13页 |
1.4 化学计量学方法介绍 | 第13-16页 |
1.4.1 数据前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1.4.2 变量压缩技术 | 第14-15页 |
1.4.3 模式识别方法 | 第15-16页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3页 |
第2章 HPLC-DAD结合FT-IR用于不同产地芍药的区分 | 第23-33页 |
2.1 前言 | 第23-24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2.2.1 原料、试剂及色谱样品制备 | 第24页 |
2.2.2 HPLC色谱仪器和条件参数 | 第24页 |
2.2.3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器和条件参数 | 第24-25页 |
2.2.4 化学计量学方法 | 第25-26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26-30页 |
2.3.1 优化HPLC条件 | 第26-27页 |
2.3.2 用两种统计学方法分析HPLC-DAD和FT-IR数据 | 第27-30页 |
2.4 结论 | 第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第3章 多维色谱指纹图谱技术用于不同产地芍药的区分 | 第33-39页 |
3.1. 前言 | 第33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33-34页 |
3.2.1 样品及色谱条件 | 第33页 |
3.2.2 Icoshift算法 | 第33-34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4-37页 |
3.3.1 构建单波长以及多波长融合HPLC-DAD指纹图谱 | 第34-36页 |
3.3.2 单波长和多波长HPLC芍药指纹图谱的PCA分析 | 第36页 |
3.3.3 对比三种不同的校正模型的效力 | 第36-37页 |
3.4 结论 | 第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4章 郁金药材的模式识别和成分分析 | 第39-49页 |
4.1 前言 | 第39-40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40-42页 |
4.2.1 郁金药材的收集及色谱样品制备 | 第40页 |
4.2.2 紫外-可见-近红外仪器及参数设置 | 第40页 |
4.2.3 HPLC-DAD仪器及参数设置 | 第40-41页 |
4.2.4 HS-GC-MS仪器及参数设置 | 第41页 |
4.2.5 化学计量学方法 | 第41-42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2-47页 |
4.3.1 构建郁金药材的指纹图谱 | 第42-44页 |
4.3.2 郁金药材水提物分析 | 第44-45页 |
4.3.3 挥发油组分分析 | 第45-47页 |
4.4 结论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5章 不同产地益母草样品的药效成分定量以及模式识别分析 | 第49-58页 |
5.1 前言 | 第49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49-52页 |
5.2.1 原料和试剂 | 第49-50页 |
5.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50页 |
5.2.3 色谱参数设置 | 第50页 |
5.2.4 HPLC方法有效性验证 | 第50-51页 |
5.2.5 用化学方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 | 第51页 |
5.2.6 化学计量学方法 | 第51-52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52-55页 |
5.3.1 HPLC条件优化 | 第52-53页 |
5.3.2 HPLC-ESI-MS定性分析 | 第53页 |
5.3.3 定量分析益母草中的药效成分 | 第53-54页 |
5.3.4 益母草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 第54-55页 |
5.4 结论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感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