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释名:层次以及音乐作品层次 | 第7-9页 |
二、溯源:相关研究现状及问题所在 | 第9-12页 |
三、定位:研究对象、方法路径、所属领域以及理论价值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罗曼·茵加尔登学术溯源及其现象学理论内涵 | 第14-29页 |
第一节 罗曼·茵加尔登其人及学术渊源概述 | 第14-16页 |
一、罗曼·茵加尔登生平概述 | 第14-15页 |
二、哲学思想渊源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罗曼·茵加尔登文学理论研究概述 | 第16-23页 |
一、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 第16-17页 |
二、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 | 第17-21页 |
三、文学作品的形而上质 | 第21-23页 |
第三节 罗曼·茵加尔登现象学音乐美学思想 | 第23-29页 |
一、音乐作品与其演奏、感受、乐谱之间的关系 | 第23-25页 |
二、音乐作品的本体性特点 | 第25-27页 |
三、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音乐作品的层次性建构 | 第29-50页 |
第一节 理论前提:对音乐作品单层结构的理论质疑 | 第29-31页 |
第二节 音乐作品的多层结构 | 第31-46页 |
一、音乐作品的声音构成物层次 | 第31-35页 |
二、音乐作品的意义单元层次 | 第35-39页 |
三、音乐作品的再现客体层次 | 第39-41页 |
四、音乐作品的意向性结构层次 | 第41-46页 |
第三节 音乐作品层次性建构的理论意义 | 第46-50页 |
一、对茵加尔登音乐作品"单层结构"的论辩 | 第46-47页 |
二、从音乐作品的"层次性建构"解读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 第47-49页 |
三、走出"内容"与"形式"二元结构的桎梏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层次性建构在具体音乐作品中的渗透与体现 | 第50-60页 |
第一节 声音构成物层次 | 第50-53页 |
第二节 声音构成物的不同秩序的组合 | 第53-58页 |
一、声音构成物纵向的秩序组合方式 | 第53-57页 |
二、声音构成物横向的秩序组合方式 | 第57-58页 |
第三节 音乐作品的再现客体层以及意向性结构中的形而上质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