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前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 | 第10-11页 |
1.2.1 Ziegler-Natta催化体系 | 第10页 |
1.2.2 茂金属催化体系 | 第10-11页 |
1.2.3 非茂金属前过渡催化体系 | 第11页 |
1.3 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 | 第11-14页 |
1.3.1 α-二亚胺的Ni(Ⅱ)和Pd(Ⅱ)催化体系 | 第11-12页 |
1.3.2 吡啶二亚胺的Fe(Ⅱ)和Co(Ⅱ)催化体系 | 第12-13页 |
1.3.3 [P,O]催化剂体系 | 第13-14页 |
1.4 水杨醛亚胺的Ni(Ⅱ)催化体系 | 第14-22页 |
1.4.1 水杨醛亚胺镍系单核催化剂 | 第16-19页 |
1.4.2 水杨醛亚胺镍系双核催化剂 | 第19-21页 |
1.4.3 水杨醛亚胺镍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5 小结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7页 |
第二章 含2,6-二苯甲基水杨醛亚胺镍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 第27-55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44页 |
2.2.1 实验原料、试剂和方法 | 第28-29页 |
2.2.2 配体的合成方法及表征 | 第29-33页 |
2.2.3 镍金属前驱物的合成剂表征 | 第33-34页 |
2.2.4 镍系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34-4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2.3.1 大位阻水杨醛亚胺镍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方法 | 第44-45页 |
2.3.2 大位阻水杨醛亚胺镍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45-51页 |
2.3.2.1 大位阻水杨醛亚胺镍催化剂的聚合性质受电子效应的影响 | 第46-49页 |
2.3.2.2 大位阻水杨醛亚胺镍催化剂的聚合性质受位阻效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2.3.2.3 大位阻水杨醛亚胺镍催化剂的聚合性质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50-51页 |
2.4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第三章 基于萘胺骨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 第55-77页 |
3.1 引言 | 第55-5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7-67页 |
3.2.1 实验原料、试剂和方法 | 第57页 |
3.2.2 配体的合成方法及表征 | 第57-64页 |
3.2.2.1 四种胺的合成方法及表征 | 第57-61页 |
3.2.2.2 3-叔丁基水杨醛的合成方法及表征 | 第61页 |
3.2.2.3 四种配体的合成方法及表征 | 第61-64页 |
3.2.3 镍系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64-6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2页 |
3.3.1 基于芳基萘胺的水杨醛亚胺镍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方法 | 第67-69页 |
3.3.2 基于芳基萘胺的水杨醛亚胺镍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69-72页 |
3.4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