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导论 | 第7-12页 |
一、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 | 第7-8页 |
(一) 学术价值 | 第7-8页 |
(二) 社会价值 | 第8页 |
二、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一) 关于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学术著作 | 第9页 |
(二) 关于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论文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观念下的"群己关系" | 第12-18页 |
一、先秦时期的"群己关系" | 第13-15页 |
二、两汉、隋唐、宋元时期的"群己关系" | 第15-17页 |
三、明、清时期的"群己关系"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思想渊源 | 第18-26页 |
一、西方近代"群己思想"的传入 | 第18-22页 |
(一) 西方进化论学说 | 第18-19页 |
(二) 西方功利主义学说 | 第19-20页 |
(三) 西方个人主义学说 | 第20-22页 |
二、中国传统群己观念的影响 | 第22-26页 |
(一) 荀子的"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观 | 第22-23页 |
(二) 传统文化中的利己主义思想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6-36页 |
一、由"重群"思想到"群己和谐"思想的转变 | 第26-29页 |
二、利己与利他的和谐 | 第29-33页 |
三、独立与合群的和谐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特点 | 第36-41页 |
一、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多源多流 | 第36-38页 |
(一) 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多源 | 第36-37页 |
(二) 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多流 | 第37-38页 |
二、尊重个性发展与群体发展相统一 | 第38-39页 |
三、与时俱进思想与救亡图存的现实紧密联系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重要意义及当代价值 | 第41-48页 |
一、政治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政治表现 | 第41-42页 |
二、经济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经济表现 | 第42-43页 |
三、文化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文化表现 | 第43-44页 |
四、教育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教育表现 | 第44-46页 |
五、社会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终极目标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