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地方企业经济论文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云南省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文献研究综述第8-11页
    1.3 研究的方法和论文研究思路第11-12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2 论文研究思路第12页
    1.4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2-14页
        1.4.1 信用和企业信用的内涵第12-13页
        1.4.2 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内涵第13-14页
2 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第14-17页
    2.1 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第14-15页
        2.1.1 治理的定义第14页
        2.1.2 公共治理理论的定义第14页
        2.1.3 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目标第14页
        2.1.4 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特征第14-15页
    2.2 公共治理理论对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适用性第15-17页
        2.2.1 对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目标的适用性第15页
        2.2.2 对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基本要素的适用性第15-16页
        2.2.3 对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改革和完善的适用性第16-17页
3 云南省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现状第17-24页
    3.1 云南省近年来企业信用违约事件及原因分析第17-20页
        3.1.1 云南省近年来企业信用违约事件第17-18页
        3.1.2 违约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第18-20页
    3.2 云南省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现状第20-24页
4 云南省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运行困境原因分析第24-29页
    4.1 政府公示的企业信用信息范围狭窄,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第24-25页
    4.2 政府权威流失第25-26页
    4.3 政府监管能力不足第26页
    4.4 惩处力度的缺失第26-27页
    4.5 宣传不够离社会共治还有很大差距第27页
    4.6 行业协会的功能未充分发挥第27-28页
    4.7 企业信用中介组织不完善第28-29页
5 美国在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上的经验及启示第29-36页
    5.1 国外企业信用管理的主要模式第29页
    5.2 美国信用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29-31页
        5.2.1 征信数据及评估第29页
        5.2.2 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第29-30页
        5.2.3 政府和专业协会的监督和管理第30页
        5.2.4 信用管理研究和教育第30页
        5.2.5 信用管理行业第30-31页
    5.3 美国信用管理经验借鉴第31-32页
        5.3.1 建立法律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第31页
        5.3.2 中介服务机构在信用体系中发挥重要重用第31页
        5.3.3 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促进了信用体系的发展第31-32页
        5.3.4 政府对信用行业要进行科学管理第32页
    5.4 中美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比较与借鉴第32-36页
        5.4.1 中美企业信用监管机关的比较第32-33页
        5.4.2 中美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比较第33页
        5.4.3 中美企业信用社会监管体系的比较第33-34页
        5.4.4 研究启示第34-36页
6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云南省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改革对策第36-48页
    6.1 公共治理视角下云南省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改革的基本理念第36-37页
    6.2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云南省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框架构建第37-48页
        6.2.1 完善云南省企业信用监管立法体系第38-39页
        6.2.2 运用大数据加强对企业信用的服务和监管第39-41页
        6.2.3 发挥政府职能,推动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第41-43页
        6.2.4 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第43-44页
        6.2.5 健全企业信用社会监督体系第44-45页
        6.2.6 促进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第45-48页
7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HF集团基层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下一篇:零售商资金约束下电商平台贷款策略及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