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论文的结构与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有关高新区的理论基础 | 第17-31页 |
2.1 高新区的定义 | 第17-19页 |
2.1.1 高新区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高新区的特点 | 第17-18页 |
2.1.3 高新区的作用 | 第18-19页 |
2.2 高新区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增长极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孵化器理论 | 第20-21页 |
2.2.3 产业聚集理论 | 第21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3 我国高新区的发展状况 | 第22-31页 |
第三章 延吉高新区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 第31-45页 |
3.1 延吉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 第31-34页 |
3.1.1 延吉高新区的基本概况 | 第31-32页 |
3.1.2 延吉高新区的区位条件 | 第32-34页 |
3.2 延吉高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 | 第34-39页 |
3.2.1 延吉高新区的基础服务建设 | 第34页 |
3.2.2 延吉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 | 第34-37页 |
3.2.3 延吉高新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第37-39页 |
3.3 发展特色产业的意义 | 第39-40页 |
3.3.1 是高新区带动“二次创业”的内在要求 | 第39页 |
3.3.2 是高新区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39-40页 |
3.3.3 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产品国际化的现实需要 | 第40页 |
3.4 高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典范 | 第40-42页 |
3.5 延吉高新区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3.5.1 经济增速走高与创新能力偏低 | 第42页 |
3.5.2 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偏轻 | 第42-43页 |
3.5.3 管理方式单一 | 第43页 |
3.5.4 优惠政策弱化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延吉高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第45-50页 |
4.1 高新区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的原则 | 第45-46页 |
4.1.1 坚持特色主导产业集聚和园区特色功能提升互动 | 第45页 |
4.1.2 坚持特色园区规划和特色产业规划互融 | 第45-46页 |
4.1.3 坚持市场化的开发模式和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并进 | 第46页 |
4.1.4 坚持瞄准一流科技的高端原则 | 第46页 |
4.1.5 坚持特色园区与区域经济特色的统一 | 第46页 |
4.2 延吉高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对策 | 第46-50页 |
4.2.1 重视人才引入,提高创新能力 | 第47页 |
4.2.2 合理定位园区功能,调整产业规划 | 第47-48页 |
4.2.3 创新管理体制 | 第48-49页 |
4.2.4 制订优惠政策,搭建创新平台 | 第49页 |
4.2.5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