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导言 | 第14-18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4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一)文献资料法 | 第15-16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6-17页 |
(三)比较分析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传统伊斯兰教法中的婚姻法律制度 | 第18-32页 |
一、传统伊斯兰教法中的结婚要素 | 第18-23页 |
(一)成人必婚 | 第18-19页 |
(二)共同信仰 | 第19-20页 |
(三)男女双方自愿 | 第20-21页 |
(四)必备聘礼 | 第21-22页 |
(五)证婚人 | 第22-23页 |
(六)结婚仪式 | 第23页 |
二、传统伊斯兰教法中的夫妻权利义务关系 | 第23-25页 |
(一)妻子对丈夫的义务 | 第24页 |
(二)丈夫对妻子的义务 | 第24-25页 |
三、传统伊斯兰教法中的禁婚制度 | 第25-27页 |
(一)禁止临时婚姻 | 第25页 |
(二)禁止换婚 | 第25-26页 |
(三)禁止合娶婚姻 | 第26页 |
(四)禁止借种婚姻 | 第26-27页 |
(五)婚姻的障碍 | 第27页 |
四、传统伊斯兰教法中的“一夫多妻”制及其变迁 | 第27-28页 |
(一)关于“一夫多妻”制的规定 | 第27-28页 |
(二)关于“一夫多妻”制的变迁 | 第28页 |
五、传统伊斯兰教法中的离婚制度 | 第28-32页 |
(一)离婚的规定 | 第28-30页 |
(二)离婚所遵循的原则 | 第30页 |
(三)离婚的方式 | 第30-32页 |
第二章 传统伊斯兰教法婚姻制度的改革 | 第32-39页 |
一、废止童婚习俗 | 第32-33页 |
(一)依法强制废止 | 第32页 |
(二)通过行政立法对童婚习俗加以限制 | 第32-33页 |
(三)根据《奥斯曼家庭权利法》进行改革 | 第33页 |
二、破除对成年女子的婚姻包办 | 第33-34页 |
(一)不同教法学派对成年女子婚姻自主权的规定 | 第33页 |
(二)对成年女子婚姻包办的改革 | 第33-34页 |
三、废除“一夫多妻”制 | 第34-35页 |
(一)废除“一夫多妻”制的原因 | 第34页 |
(二)废除“一夫多妻”制的历程 | 第34-35页 |
四、离婚制度的改革 | 第35-39页 |
(一)立法保障妻方的离婚权利 | 第36-37页 |
(二)取消夫方在法院外的任意休妻权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传统伊斯兰婚姻制度对当代我国回族婚姻习惯法的影响现状调查 | 第39-49页 |
一、当代我国回族婚姻习惯法的传统渊源 | 第39-40页 |
(一)传统伊斯兰教法在中国的传播 | 第39页 |
(二)传统伊斯兰教法与回族文化的结合 | 第39-40页 |
二、传统伊斯兰婚姻制度对当代我国回族婚姻习惯法的影响现状分析 | 第40-49页 |
(一)对结婚要素的影响 | 第40-44页 |
(二)对夫妻间权利义务的影响 | 第44页 |
(三)对禁婚制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四)对“一夫多妻”制的影响 | 第45-47页 |
(五)对离婚制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当代我国回族婚姻习惯法与现行《婚姻法》之间的关系 | 第49-52页 |
一、当代我国回族婚姻习惯法与现行《婚姻法》的一致性 | 第49-50页 |
(一)男女双方享有婚姻自主权 | 第49页 |
(二)夫妻间权利义务 | 第49-50页 |
二、当代我国回族婚姻习惯法与现行《婚姻法》的冲突 | 第50-52页 |
(一)禁止近亲结婚范围的冲突 | 第50页 |
(二)结婚程序上的冲突 | 第50-51页 |
(三)结婚年龄上的冲突 | 第51页 |
(四)“一夫多妻”制与“一夫一妻”制的冲突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当代我国回族婚姻习惯法与现行《婚姻法》的冲突解决办法 | 第52-58页 |
一、解决的路径 | 第52-53页 |
(一)坚持国家法的权威地位 | 第52页 |
(二)保留习惯法的合理规定 | 第52-53页 |
二、具体的解决办法 | 第53-58页 |
(一)关于禁止近亲结婚范围的冲突解决办法 | 第53-54页 |
(二)关于结婚程序的冲突解决办法 | 第54-55页 |
(三)关于结婚年龄的冲突解决办法 | 第55-56页 |
(四)关于“一夫多妻”制与“一夫一妻”制的冲突解决办法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1 回族婚姻现状调查问卷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