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壮语论文

壮语性别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3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第8-11页
        一、选题背景第8页
        二、性别词的研究现状第8-10页
        三、壮语性别词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一、研究范围第11页
        二、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第12-13页
        一、研究意义第12页
        二、创新点第12-13页
第一章 壮语性别词的分类体系第13-22页
    第一节 性别词的范畴分类第13-15页
        一、表示人类范畴第13-14页
        二、表示动物、植物范畴第14页
        三、表示非生命范畴第14-15页
    第二节 表示人类的性别称谓分类第15-17页
        一、以性别标记为构词语素的亲属称谓词第15-17页
        二、以性别标记为构词语素的社会称谓词第17页
    第三节 性别词的对称与不对称分布现象第17-21页
        一、性别词的对称现象第18-19页
        二、性别词的不对称现象第19-21页
    第四节 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壮语性别词的来源及演化第22-32页
    第一节 性别词的来源第22-25页
        一、表示人类称谓的名词第22-25页
        二、表示动物称谓的名词第25页
    第二节 阴性性别词语义发展分析第25-28页
        一、meh的语义发展分析第26页
        二、meh的语法化机制分析第26-28页
    第三节 阳性性别词语义发展分析第28-31页
        一、boh的语义发展分析第28-29页
        二、boux的语义发展分析第29页
        三、daeg的语义发展分析第29-30页
        四、boh、boux、daeg的语法化机制分析第30-31页
    第四节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壮语性别词语法分析第32-39页
    第一节 性别词语法分类第32-33页
    第二节 性别词语法成分演变分析第33-36页
        一、充当独立的名词成分第33-34页
        二、充当名词性词根语素或区别词第34页
        三、充当限定性语素第34页
        四、充当词缀或不完全词缀第34-35页
        五、充当量词第35-36页
    第三节 性别词语法成分演变分析举例第36-38页
        一、meh、dah的语法成分演变分析第36-37页
        二、boh、boux、daeg的语法成分演变分析第37-38页
    第四节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壮语性别词的表达功能第39-49页
    第一节 性别区分在亲属称谓语里的表现第39-45页
        一、直系血缘关系比较第39-41页
        二、旁系血缘关系比较第41-43页
        三、姻亲关系比较第43-45页
    第二节 性别区分在动植物名称里的表现第45-48页
        一、雌性的表达方式第45-47页
        二、雄性的表达方式第47-48页
    第三节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壮语性别词反映的壮族文化内涵第49-54页
    第一节 追求阴阳和谐的世界观第49-50页
    第二节 追求亲情化的人际观第50-51页
    第三节 追求多样化的生态文化观第51-52页
    第四节 小结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双宾结构的增容分析
下一篇:泰国华文教育研究--以乌汶华侨学校2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