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声乐学习第一阶段——自然演唱阶段的“平衡” | 第10-12页 |
1.1 自然演唱阶段的特点 | 第10页 |
1.2 自然演唱阶段的“平衡”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声乐学学第二阶段——不自然演唱阶段的“平衡” | 第12-42页 |
2.1 不自然演唱阶段的特点 | 第12页 |
2.2 建立平衡前的准备 | 第12-19页 |
2.2.1 思想上的平衡 | 第12-13页 |
2.2.2 心态上的平衡 | 第13-16页 |
2.2.3 听觉与自我声音条件的“平衡” | 第16-17页 |
2.2.4 师生关系的“平衡” | 第17-19页 |
2.3 平衡的具体建立 | 第19-42页 |
2.3.1 身体姿势中的平衡 | 第19-20页 |
2.3.2 打开喉咽腔与拉紧声带之间的“平衡” | 第20-23页 |
2.3.3 面部肌肉与声带之间的平衡 | 第23-24页 |
2.3.4 声带、气息、共鸣三者之间的“平衡 | 第24-29页 |
2.3.5 咬字与行腔的“平衡” | 第29-34页 |
2.3.6 课堂学习与课下练习的“平衡” | 第34-37页 |
2.3.7 再次聆听与声乐学习的“平衡” | 第37-40页 |
2.3.8 舞台演出与声乐学习的“平衡”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声乐学习第三阶段——科学的自然演唱阶段的“平衡” | 第42-46页 |
3.1 科学的自然演唱阶段的基本特点 | 第42页 |
3.2 科学的自然演唱阶段平衡的建立 | 第42-44页 |
3.3 由科学的自然演唱阶段反观声乐的学习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