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前言 | 第7-14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任务 | 第8-9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4.1 动机的概念 | 第9页 |
1.4.2 运动动机的概念 | 第9页 |
1.4.3 关于运动动机的理论 | 第9-11页 |
1.4.4 足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 第11-13页 |
1.5 以往研究中的不足 | 第13-14页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4页 |
2.2.2 比较研究法 | 第14页 |
2.2.3 问卷调查法 | 第14-16页 |
2.2.4 实验法 | 第16-18页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18页 |
2.2.6 访谈法 | 第18-19页 |
2.3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0-23页 |
3.1 现场指导法和教学引导法运动动机总体的特征 | 第20-21页 |
3.2 现场指导法和教学引导法实验前运动动机类型的比较 | 第21页 |
3.3 现场指导法和教学引导法实验后运动动机类型的比较 | 第21-22页 |
3.4 现场指导法与教学引导法实验前后运动动机类型的比较 | 第22-23页 |
3.4.1 现场指导法实验前后运动动机类型的比较 | 第22页 |
3.4.2 教学引导法实验前后运动动机类型的比较 | 第22-23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23-30页 |
4.1 教学引导法对校园足球课外训练动机的作用 | 第23-27页 |
4.1.1 教学引导法直观性强,灵活多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运动动机 | 第23-24页 |
4.1.2 教学引导法重视及时反馈,学生进步明显 | 第24-25页 |
4.1.3 教学引导法对学生及时进行口头表扬,促进运动动机的增长 | 第25页 |
4.1.4 教学引导法多使用身体语言,增加学生的运动动机 | 第25-26页 |
4.1.5 教学引导法参与频繁,与学生交流充分 | 第26-27页 |
4.2 训练不同部分现场指导法和教学引导法的差异 | 第27-30页 |
4.2.1 准备部分 | 第27-28页 |
4.2.2 基本部分 | 第28-29页 |
4.2.3 结束部分 | 第29-3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0-31页 |
5.1 结论 | 第30页 |
5.2 建议 | 第30-31页 |
6.本研究的不足 | 第31-32页 |
7.主要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附件 | 第35-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