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谣言传播的国内外现状 | 第14-18页 |
1.2.2 谣言溯源的国内外现状 | 第18-20页 |
1.3 论文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1.3.1 论文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22页 |
1.3.3 论文结构 | 第22-24页 |
第2章 复杂网络相关理论 | 第24-36页 |
2.1 复杂网络的概述 | 第24-25页 |
2.2 复杂网络参数度量方式 | 第25-27页 |
2.2.1 度与度分布 | 第25-26页 |
2.2.2 平均路径长度 | 第26-27页 |
2.2.3 聚类系数 | 第27页 |
2.3 网络模型的基本类型 | 第27-31页 |
2.3.1 规则网络与随机网络 | 第27-28页 |
2.3.2 小世界网络 | 第28-29页 |
2.3.3 无标度网络模型 | 第29-31页 |
2.4 复杂网络的传播动力学理论 | 第31-36页 |
2.4.1 流行病传播模型 | 第31-33页 |
2.4.2 流行病免疫策略 | 第33-36页 |
第3章 社交网络上谣言传播模型的构建 | 第36-42页 |
3.1 社交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36页 |
3.2 网络节点特征 | 第36-37页 |
3.3 初始传播节点的选取 | 第37-38页 |
3.4 社交网络上I-CSR谣言传播模型 | 第38-42页 |
3.4.1 社交网络上谣言传播特点 | 第38-39页 |
3.4.2 谣言传播的I-CSR模型 | 第39-42页 |
第4章 社交网络上谣言传播溯源模型的构建 | 第42-47页 |
4.1 有效距离的定义 | 第42-44页 |
4.2 潜在源节点集的选取 | 第44-45页 |
4.3 初始传播节点的判定 | 第45-47页 |
第5章 社交网络上谣言传播及溯源的仿真分析 | 第47-63页 |
5.1 网络生成及参数设定 | 第47-48页 |
5.2 度值不同的初始传播节点对谣言传播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48-52页 |
5.3 初始传播节点的选择对溯源的影响 | 第52-57页 |
5.3.1 根据度选择初始传播节点进行溯源 | 第53-55页 |
5.3.2 随机选择初始传播节点进行溯源 | 第55-57页 |
5.4 小结 | 第57-58页 |
5.5 基于“农夫山泉停产事件”的案例分析 | 第58-63页 |
5.5.1 案例分析 | 第58-59页 |
5.5.2 食品企业应对谣言传播的建议 | 第59-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