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1.3 相关研究范畴的界定 | 第16-18页 |
1.3.1“当代”的界定 | 第16页 |
1.3.2“装饰艺术玻璃”的界定 | 第16-18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1.4.1 国内关于装饰艺术玻璃的研究 | 第18-20页 |
1.4.2 国外关于装饰艺术玻璃的研究 | 第20-22页 |
1.4.3 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1.5 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 第23-25页 |
1.5.1 研究的内容 | 第23-24页 |
1.5.2 研究的目的 | 第24-25页 |
1.6 研究方法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5-27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6.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6-27页 |
第2章 中国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历史与现状 | 第27-68页 |
2.1 中国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发展历程 | 第28-33页 |
2.2 中国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发展特征 | 第33-51页 |
2.2.1 形成了独有的材料特征 | 第34-38页 |
2.2.2 塑造了丰富的艺术形式 | 第38-48页 |
2.2.3 发展了精湛的制作工艺 | 第48-51页 |
2.3 西方对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影响 | 第51-55页 |
2.3.1 技术影响 | 第52-53页 |
2.3.2 形式影响 | 第53-55页 |
2.4 中国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 第55-64页 |
2.4.1 生存环境 | 第55-59页 |
2.4.2 发展问题 | 第59-62页 |
2.4.3 设计问题 | 第62-64页 |
2.5 设计对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发展的作用 | 第64-67页 |
2.5.1 促进市场空间的开辟 | 第65-66页 |
2.5.2 推动工艺技术的研发 | 第66页 |
2.5.3 刺激产品形态的创新 | 第66-6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3章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基础:材料利用 | 第68-88页 |
3.1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材料利用的单一化 | 第68-69页 |
3.2 西方装饰艺术玻璃的材料利用方法 | 第69-84页 |
3.2.1 注重“表现特性”的材料利用 | 第69-79页 |
3.2.2 注重“刻画质感”的材料利用 | 第79-84页 |
3.3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材料利用创新 | 第84-87页 |
3.3.1 传统材料体系特征的延续 | 第84-85页 |
3.3.2 西方材料利用方法的借鉴 | 第85-8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4章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途径:成形工艺 | 第88-108页 |
4.1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成形工艺的模式化 | 第88-89页 |
4.2 西方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成形工艺 | 第89-99页 |
4.2.1 造型成形工艺 | 第89-93页 |
4.2.2 装饰成形工艺 | 第93-99页 |
4.3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工艺利用创新 | 第99-106页 |
4.3.1 传统工艺的继承 | 第99-101页 |
4.3.2 西方工艺的借鉴 | 第101-103页 |
4.3.3 材料工艺的巧用 | 第103-10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5章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外象:形态设计 | 第108-136页 |
5.1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形态设计的滞后 | 第108-109页 |
5.2 西方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形态设计方法 | 第109-125页 |
5.2.1 造型设计的方法 | 第109-121页 |
5.2.2 装饰设计的方法 | 第121-125页 |
5.3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形态设计创新 | 第125-135页 |
5.3.1 民族元素的挖掘 | 第125-127页 |
5.3.2 生活世界的升华 | 第127-128页 |
5.3.3 相邻艺术的嫁接 | 第128-130页 |
5.3.4 异质文化的汲取 | 第130-132页 |
5.3.5 环境效果的拓展 | 第132-13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6章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内核:设计观念 | 第136-183页 |
6.1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观念的茫然 | 第136-139页 |
6.2 西方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设计观念 | 第139-144页 |
6.2.1 实用与审美的兼容 | 第139-141页 |
6.2.2 设计与生态的和谐 | 第141-143页 |
6.2.3 艺术与生活的共生 | 第143-144页 |
6.3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设计观念创新 | 第144-182页 |
6.3.1 奠定观念创新基础 | 第144-149页 |
6.3.2 继承传统造物思想 | 第149-154页 |
6.3.3 借鉴系统设计思路 | 第154-160页 |
6.3.4 开辟观念创新途径 | 第160-18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82-18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83-189页 |
7.1 基本结论 | 第183-185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85-187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87-189页 |
致谢 | 第189-190页 |
附录A 参考文献 | 第190-198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198-199页 |
附录C 国内玻璃艺术专业高校名录 | 第199-200页 |
附录D 考察及实践的图片资料 | 第200-201页 |
附录E 采访记录 | 第201-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