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35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1.1 我国水资源及污染概况 | 第12-13页 |
1.1.2 国外水污染状况 | 第13-14页 |
1.2 水中氮的来源、危害及脱氮的重要性 | 第14-17页 |
1.2.1 水中氮的来源 | 第14-15页 |
1.2.2 水中氮的危害 | 第15-16页 |
1.2.3 脱氮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1.3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概述 | 第17-27页 |
1.3.1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 第17-23页 |
1.3.2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4 分段进水A/O工艺概述 | 第27-33页 |
1.4.1 分段进水A/O工艺提出的背景 | 第27-28页 |
1.4.2 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原理 | 第28页 |
1.4.3 分段进水A/O工艺的特点 | 第28-31页 |
1.4.4 分段进水A/O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创新 | 第33-35页 |
1.5.1 课题研究的技术背景: | 第33页 |
1.5.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33页 |
1.5.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33页 |
1.5.4 课题的主要创新 | 第33-35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2.1 试验装置 | 第35-37页 |
2.2 试验用水与接种污泥 | 第37页 |
2.3 试验水质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37-39页 |
3 混合液内回流比和HRT对系统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9-55页 |
3.1 混合液内回流比对系统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39-46页 |
3.1.1 理论分析 | 第39-40页 |
3.1.2 参数设置 | 第40页 |
3.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3.2 HRT对系统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46-53页 |
3.2.1 理论分析 | 第46页 |
3.2.2 参数设置 | 第46-47页 |
3.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系统沿程水质变化分析 | 第55-64页 |
4.1 系统各指标沿程变化分析 | 第55-62页 |
4.1.1 DO、水温、pH的沿程变化分析 | 第55-58页 |
4.1.2 COD的沿程变化分析 | 第58-59页 |
4.1.3 NH_4~+-N的沿程变化分析 | 第59-60页 |
4.1.4 TN的沿程变化分析 | 第60页 |
4.1.5 NO_2~--N和NO_3~--N的沿程变化分析 | 第60-61页 |
4.1.6 MLSS的沿程变化分析 | 第61-62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5 反应速率的测定 | 第64-70页 |
5.1 对耗氧速率、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的测定分析 | 第64-69页 |
5.1.1 耗氧速率(OUR)的测定 | 第64-66页 |
5.1.2 硝化速率(AUR)的测定 | 第66-67页 |
5.1.3 反硝化速率(NUR)的测定 | 第67-69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0-73页 |
6.1 结论 | 第70-72页 |
6.2 建议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与经历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