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膨润土和硅藻土改性复配深度除磷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6页
    1.1 前言第12页
    1.2 水体中磷的来源与危害第12-14页
        1.2.1 水体中磷的来源第12-13页
        1.2.2 水体中磷的危害第13-14页
    1.3 常用的污水除磷方法第14-17页
        1.3.1 化学絮凝沉淀法第14页
        1.3.2 吸附法第14-15页
        1.3.3 生物法第15-16页
        1.3.4 其他方法第16-17页
    1.4 膨润土及其应用现状第17-20页
        1.4.1 膨润土概述第17-18页
        1.4.2 膨润土的应用现状第18-20页
    1.5 硅藻土及其应用第20-24页
        1.5.1 硅藻土概述第20-21页
        1.5.2 硅藻土的应用现状第21-24页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4-26页
        1.6.1 课题研究意义第24-25页
        1.6.2 课题研究内容第25-26页
2 试验材料与装置第26-30页
    2.1 膨润土与硅藻土复配改性研究的试验材料和仪器第26页
    2.2 机械搅拌澄清池的试验装置第26-27页
    2.3 试验用水第27-28页
    2.4 试验方法第28-30页
3 膨润土的改性研究第30-43页
    3.1 膨润土的改性方法第30页
    3.2 改性膨润土的制备第30-34页
        3.2.1 试验说明第30-31页
        3.2.2 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3.3 改性膨润土处理污水的影响因素第34-39页
        3.3.1 改性膨润土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4-35页
        3.3.2 pH值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5-36页
        3.3.3 温度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6-37页
        3.3.4 混合反应时间对其除磷效果的影响第37-38页
        3.3.5 沉淀时间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3.4 改性膨润土的表征第39-41页
        3.4.1 电镜扫描测试与分析第39-40页
        3.4.2 X射线衍射测试与分析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4 硅藻土的改性研究第43-54页
    4.1 硅藻土的改性方法第43页
    4.2 改性硅藻土的制备第43-46页
        4.2.1 试验说明第43页
        4.2.2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4.3 改性硅藻土处理污水的影响因素第46-51页
        4.3.1 改性硅藻土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6-47页
        4.3.2 pH值对磷去除率的影响第47-48页
        4.3.3 温度对磷去除率的影响第48-49页
        4.3.4 混合反应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9-50页
        4.3.5 沉淀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0-51页
    4.4 改性硅藻土的表征第51-52页
        4.4.1 电镜扫描分析与测试第51页
        4.4.2 X射线衍射分析与测试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5 膨润土与硅藻土复配改性除磷的研究第54-64页
    5.1 复配方法的介绍第54页
    5.2 最佳复配比例的确定第54-56页
    5.3 复配改性膨润土和硅藻土的表征第56-57页
        5.3.1 电镜扫描测试与分析第56页
        5.3.2 X射线衍射分析与测试第56-57页
    5.4 复配土除磷分析第57页
    5.5 复配土处理二沉池出水的研究第57-62页
        5.5.1 药剂投加量对总磷的影响效果及分析第58-59页
        5.5.2 停留时间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及分析第59-60页
        5.5.3 机械搅拌转速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及分析第60-61页
        5.5.4 复配土应用于二沉池出水除磷的技术经济分析第61-62页
    5.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6 结论与建议第64-66页
    6.1 结论第64-65页
    6.2 建议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跟踪式光伏阵列的参数优化设计
下一篇:内循环式多级A/O新工艺处理高氨氮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