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型钢混凝土框架桥结构设计及动力特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的研究 | 第9-12页 |
1.3 框架桥的发展动态分析 | 第12-13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框架桥结构分析基本理论 | 第16-23页 |
2.1 平面变形理论 | 第16-18页 |
2.2 空间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18-23页 |
2.2.1 基本假设 | 第18-19页 |
2.2.2 本构关系 | 第19-20页 |
2.2.3 厚板弯曲问题的基本公式 | 第20-22页 |
2.2.4 弹性地基的处理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型钢混凝土框架桥的静力分析 | 第23-44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3-24页 |
3.1.1 工程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3.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4页 |
3.2 荷载设计 | 第24-26页 |
3.3 框架桥结构尺寸设计 | 第26-33页 |
3.3.1 结构尺寸选取依据 | 第27页 |
3.3.2 平面变形理论 | 第27-30页 |
3.3.3 计算及分析 | 第30-33页 |
3.4 框架桥全桥静力分析 | 第33-42页 |
3.4.1 空间有限元模型 | 第33-34页 |
3.4.2 荷载组合 | 第34-35页 |
3.4.3 计算结果 | 第35-39页 |
3.4.4 温度影响计算分析 | 第39-40页 |
3.4.5 有限元计算结果验算 | 第40-42页 |
3.5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型钢混凝土框架桥自振特性分析 | 第44-53页 |
4.1 结构动力分析理论 | 第44-46页 |
4.1.1 建立运动方程 | 第44页 |
4.1.2 质量矩阵 | 第44-45页 |
4.1.3 阻尼矩阵 | 第45-46页 |
4.2 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4.2.1 有限元模型 | 第46-47页 |
4.2.2 边界条件 | 第47页 |
4.3 型钢混凝土框架桥的模态分析 | 第47-51页 |
4.3.1 振型分析 | 第47-51页 |
4.3.2 时间步长 | 第51页 |
4.3.3 阻尼系数 | 第51页 |
4.4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列车荷载作用下动力特性分析 | 第53-70页 |
5.1 列车振动荷载的确定 | 第53-55页 |
5.1.1 列车振动荷载产生机理 | 第53-54页 |
5.1.2 列车振动荷载模型 | 第54页 |
5.1.3 列车振动荷载方程 | 第54-55页 |
5.2 列车计算参数 | 第55-57页 |
5.2.1 中速客车 | 第55-56页 |
5.2.2 高速客车 | 第56页 |
5.2.3 振动荷载动力特性 | 第56-57页 |
5.2.4 桥梁动力性能评判标准 | 第57页 |
5.3 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7-64页 |
5.3.1 列车速度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58-61页 |
5.3.2 框架桥高度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1-64页 |
5.4 结构安全性分析 | 第64-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