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论行政处罚的有责性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9页
2 行政处罚有责性理论内涵第9-16页
    2.1 行政处罚有责性的概念界定第9-10页
    2.2 行政处罚有责性的特征第10-11页
        2.2.1 行政处罚有责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10页
        2.2.2 行政处罚有责性是危险性与侵益性的统一第10页
        2.2.3 行政处罚有责性是客观性与可预知性的统一第10-11页
    2.3 行政处罚有责性构成要素第11-16页
        2.3.1 责任能力第11-12页
        2.3.2 主观状态第12-14页
        2.3.3 阻却性事由第14-16页
3 行政处罚有责性生成的理论土壤与法治背景第16-21页
    3.1 行政处罚有责性发展的理论基础第16-19页
        3.1.1 宪法委托理论第16-17页
        3.1.2 比例原则理论第17-18页
        3.1.3 法律责任理论第18-19页
    3.2 行政处罚有责性发展的现实性依据第19-21页
        3.2.1 国内行政法基础理论发展依据第19-20页
        3.2.2 国内政策发展依据第20-21页
4 行政处罚有责性制度与相关问题的厘清第21-27页
    4.1 行政处罚有责性与行政效率第21-22页
    4.2 行政处罚有责性与行政自由裁量权第22-24页
    4.3 行政处罚有责性与相对人申辩权第24-27页
5 我国行政处罚有责性制度现状、原因分析及社会危害第27-31页
    5.1 制度现状第27页
    5.2 原因分析第27-29页
        5.2.1 适应当时社会客观环境的需要第27-28页
        5.2.2 行政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相对较低第28-29页
        5.2.3 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第29页
    5.3 社会危害第29-31页
        5.3.1 易侵害行政相对人权益第29-30页
        5.3.2 违背社会发展趋势第30-31页
6 行政处罚有责性之对策建议第31-37页
    6.1 立法确认—行政处罚有责性制度生成的根本保障第31-32页
        6.1.1 修改相关法律规定第31-32页
        6.1.2 颁布配套法律解释第32页
    6.2 内部引导—推动行政处罚有责性观念形成的关键途径第32-35页
        6.2.1 构建有责性行政指南手册制度第32-33页
        6.2.2 加强行政处罚有责性理论学习第33-34页
        6.2.3 总结典型行政处罚有责性相关案例第34-35页
    6.3 公民观念—行政处罚有责性理念生成的核心要素第35-37页
        6.3.1 增强公民有责性认识第35-36页
        6.3.2 加强社会监督第36-37页
7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致谢第40-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实施运作研究--以苏州市运输管理处为例
下一篇:清末四大奇案之杨月楼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