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奇案之杨月楼案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基本案情 | 第13-16页 |
第一节 人物介绍 | 第13页 |
第二节 案件过程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杨月楼案中定罪量刑分析 | 第16-22页 |
第一节 拐盗说 | 第16-18页 |
1、清律中的拐盗 | 第16页 |
2、拐盗说分析 | 第16-18页 |
第二节 诱拐说 | 第18-19页 |
1、清律中的诱拐 | 第18页 |
2、诱拐说分析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和奸说 | 第19-20页 |
1、清律中的和奸 | 第19页 |
2、和奸说分析 | 第19-20页 |
第四节 违律为婚说 | 第20-22页 |
1、清律中良贱禁婚 | 第20页 |
2、违律为婚说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杨月楼案件背后的法律与社会 | 第22-39页 |
第一节 杨月楼案何以成为四大奇案之一 | 第22-24页 |
1、杨月楼案件与其他三个案件的异同 | 第22-23页 |
2、杨月楼案背后的封建等级制度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主审官吏判刑的考量 | 第24-30页 |
1、良贱禁婚的规定 | 第24-27页 |
2、族亲乡党在本案中的作用 | 第27-28页 |
3、主审官吏判刑的考量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媒体和公众对杨月楼案的态度分析 | 第30-35页 |
1、上海在杨月楼案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2、《申报》报道的三个阶段 | 第32-34页 |
3、同情派和严惩派 | 第34-35页 |
第四节 韦王氏的主婚权之争的背后 | 第35-39页 |
1、杨月楼婚姻的形式上合法 | 第35-36页 |
2、王氏的主婚权是不符合清末的法律规定 | 第36-37页 |
3、等级制度才是本案的关键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杨月楼案的法律文化思考 | 第39-45页 |
第一节 西法东渐背景下的杨月楼案 | 第39-41页 |
1、西法东渐 | 第39-40页 |
2、西法东渐下的杨月楼案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案件背后的法律文化冲突 | 第41-45页 |
1、家族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冲突 | 第41-43页 |
2、长幼尊卑和平等观念的冲突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