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改进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应收账款与商业信用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应收账款与市场竞争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应收账款与企业绩效的研究 | 第16页 |
1.2.4 应收账款与客户关系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5 应收账款融资的研究 | 第17-18页 |
1.2.6 营运资本中应收账款的相关研究 | 第18页 |
1.2.7 应收账款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4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应收账款理论基础 | 第22-33页 |
2.1 应收账款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2.1.1 应收账款发生的原因 | 第22页 |
2.1.2 应收账款存在的意义 | 第22页 |
2.1.3 应收账款成本构成 | 第22-23页 |
2.1.4 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 | 第23页 |
2.2 信用管理相关理论 | 第23-30页 |
2.2.1 企业信用管理的概念 | 第23页 |
2.2.2 信用要素学说 | 第23-26页 |
2.2.3 信用管理措施 | 第26页 |
2.2.4 资信调查理论 | 第26页 |
2.2.5 信用政策理论 | 第26-28页 |
2.2.6 信用管理理论 | 第28-30页 |
2.3 激励机制相关理论 | 第30-32页 |
2.3.1 激励机制的含义 | 第30页 |
2.3.2 激励机制的主体与对象 | 第30页 |
2.3.3 激励理论的分类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 第33-46页 |
3.1 半导体照明行业的基本情况 | 第33-36页 |
3.1.1 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介绍 | 第33-34页 |
3.1.2 全球半导体照明行业的市场规模 | 第34-35页 |
3.1.3 我国半导体照明行业的市场规模 | 第35-36页 |
3.2 A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36-39页 |
3.2.1 公司简介 | 第36-37页 |
3.2.2 公司组织结构 | 第37页 |
3.2.3 公司的行业地位 | 第37-38页 |
3.2.4 影响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38-39页 |
3.3 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的介绍 | 第39-45页 |
3.3.1 现有信用政策管理状况 | 第39页 |
3.3.2 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 第39-44页 |
3.3.3 应收账款管理部门设置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6-51页 |
4.1 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4.1.1 授信额度缺少监督 | 第46页 |
4.1.2 客户资信缺乏更新 | 第46页 |
4.1.3 账款监控不到位 | 第46页 |
4.1.4 缺乏管理绩效评价 | 第46-47页 |
4.1.5 坏账缺乏补偿机制 | 第47页 |
4.2 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7-50页 |
4.2.1 外部环境变化 | 第47页 |
4.2.2 相关制度的缺陷 | 第47-48页 |
4.2.3 应收账款管理的不足 | 第48-49页 |
4.2.4 公司核心竞争力下降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针对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建议 | 第51-57页 |
5.1 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整体思路和框架 | 第51-52页 |
5.1.1 完善部门设置 | 第51页 |
5.1.2 健全应收账款管理框架 | 第51-52页 |
5.2 增强应收账款管理事前预防机制 | 第52-53页 |
5.3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事中控制 | 第53-55页 |
5.3.1 持续更新客户信息 | 第53页 |
5.3.2 监控应收账款指标 | 第53页 |
5.3.3 落实收账政策 | 第53-54页 |
5.3.4 采取措施转移风险 | 第54页 |
5.3.5 落实激励机制 | 第54-55页 |
5.4 重视事后管理评价和反馈改进 | 第55-56页 |
5.5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