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有限合伙私募股权基金的理论基础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及特征 | 第14-16页 |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征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行模式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优势 | 第17-22页 |
一、出资方式灵活、设立和退出的程序便捷 | 第17-18页 |
二、高效灵活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 | 第18-19页 |
三、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 第19-20页 |
四、税收优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2-31页 |
第一节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2-25页 |
一、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规范 | 第22-23页 |
二、部门规章中的相关规范 | 第23-24页 |
三、地方出台的相应规范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我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内部治理存在缺陷 | 第25-26页 |
一、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的弊端 | 第25页 |
二、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基金管理人与投资人之间的矛盾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我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利益平衡机制缺失 | 第26-27页 |
一、基金投资人决策权与基金管理人管理权的博弈 | 第26-27页 |
二、基金管理人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 第27页 |
第四节 我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不完善 | 第27-29页 |
一、退出资本市场存在制度障碍 | 第27-28页 |
二、股权转让退出存在法律障碍 | 第28页 |
三、股份回购的法律障碍 | 第28-29页 |
第五节 我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滞后 | 第29-31页 |
一、法律地位的规范不明 | 第29页 |
二、监管思路不清,导致多头监管、低效监管 | 第29-30页 |
三、监管目标不明,投资者保护不足容易引发群体纠纷 | 第30页 |
四、监管内容不明,基金设立与运作均不规范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美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制度及其启示 | 第31-36页 |
第一节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美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内部治理和利益平衡法律制度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美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 | 第33-34页 |
第四节 美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的重构 | 第36-43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内部治理结构 | 第36-37页 |
一、强化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 | 第36页 |
二、完善利益均衡的内部治理法律制度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利益平衡法律机制 | 第37-38页 |
一、利益平衡机制的内部自我完善 | 第37-38页 |
二、法律政策的外部支持 | 第38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法律制度 | 第38-40页 |
一、明确私募股权基金法律监管的原则 | 第38-39页 |
二、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监管的相关立法 | 第39页 |
三、明确监管主体、完善监管体系 | 第39-40页 |
第四节 完善我国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法律制度 | 第40-43页 |
一、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退出机制 | 第40-41页 |
二、完善股权转让退出制度 | 第41-42页 |
三、股份回购退出制度的法律完善 | 第42页 |
四、清算退出制度的法律完善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