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强化反硝化吸磷的低碳源污水处理技术

中文摘要第3-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1 概述第14-22页
    1.1 污水处理系统的碳源有机污染物第14页
    1.2 城镇污水水质特征及除磷脱氮存在的问题第14-16页
        1.2.1 城镇污水水质特征第14-15页
        1.2.2 低碳源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3 生物除磷脱氮过程碳源消耗量分析第16-22页
        1.3.1 传统生物脱氮碳源消耗量分析第16页
        1.3.2 传统生物除磷碳源消耗量分析第16-18页
        1.3.3 降低生物除磷脱氮碳源消耗量的途径分析第18-22页
2 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现状第22-32页
    2.1 生物脱氮新技术第22-25页
        2.1.1 短程硝化反硝化第23-24页
        2.1.2 厌氧氨氧化技术及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第24页
        2.1.3 同时硝化反硝化技术(SND)第24-25页
    2.2 生物除磷新技术第25-28页
        2.2.1 反硝化吸磷第25-26页
        2.2.2 侧流除磷技术第26-28页
    2.3 剩余污泥碳源化技术第28-29页
    2.4 低 DO 控制技术第29页
    2.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9-32页
        2.5.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第29-30页
        2.5.2 主要研究内容第30页
        2.5.3 课题来源第30-32页
3 低碳源污水除磷脱氮系统构的建及研究方法第32-42页
    3.1 低碳源污水除磷脱氮系统的构建第32-36页
        3.1.1 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第32-33页
        3.1.2 低碳源污水除磷脱氮系统LCS-SDS第33-34页
        3.1.3 LCS-SDS系统运行方式第34-36页
    3.2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36-37页
        3.2.1 低碳源污水反硝化吸磷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第36-37页
        3.2.2 溶解氧对LCS-SDS系统的影响第37页
        3.2.3 污泥水解碳源化转化特性及对LCS-SDS系统的影响第37页
    3.3 试验水质及测试方法第37-41页
        3.3.1 试验水质第37页
        3.3.2 系统微生物特征研究方法第37-41页
    3.4 指标测试方法及仪器设备第41-42页
4 新除磷脱氮模式特性研究第42-74页
    4.1 低碳源污水反硝化吸磷特性第42-44页
        4.1.1 试验方法第42页
        4.1.2 系统DO周期变化特征第42-43页
        4.1.3 LCS-SDS系统反硝化吸磷特性第43-44页
    4.2 反硝化吸磷系统碳耗分析第44-57页
        4.2.0 试验方法第45-47页
        4.2.1 TBPRS与DPRS反应热变化特征第47-49页
        4.2.2 SRT对DPRS反应热的影响第49-51页
        4.2.3 反应热和污泥产率的关系第51-54页
        4.2.4 反硝化吸磷系统碳耗量分析第54-57页
    4.3 反硝化吸磷因素影响第57-73页
        4.3.0 试验方法第57-58页
        4.3.1 运行工况第58-64页
        4.3.2 污泥龄对反硝化吸磷的影响第64-70页
        4.3.3 硝态氮浓度对反硝化吸磷的影响第70-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5 DO对系统脱氮除磷过程的影响第74-88页
    5.1 试验方法第74-75页
    5.2 低DO状态下各指标的周期变化特征第75-81页
        5.2.1 DO周期变化过程第75页
        5.2.2 系统COD周期变化第75-77页
        5.2.3 不同氮形态的周期变化过程第77-79页
        5.2.4 TP的周期变化过程第79-80页
        5.2.5 系统除磷脱氮途径及其贡献率第80-81页
    5.3 溶解氧对厌氧厌氧强化释磷池释磷效果的影响第81-83页
    5.4 低DO状态下运行效果及碳耗分析第83-87页
        5.4.1 运行效果第83-84页
        5.4.2 碳耗分析第84-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6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碳源化转化特性第88-108页
    6.1 试验方法第88-90页
        6.1.1 试验装置第88页
        6.1.2 序批式水解发酵运行模式试验第88-89页
        6.1.3 污泥序水解发酵连续运行模式试验第89-90页
    6.2 序批式污泥水解产酸及基质释放特征第90-97页
        6.2.1 序批式发酵过程中VS降解过程第90-91页
        6.2.2 发酵液中VFAs和COD浓度及其比值的变化特征第91-94页
        6.2.3 发酵过程中VFAs和COD的转化率第94-95页
        6.2.4 发酵液中NH_4~+-H和PO_4~(3-)-P浓度变化过程第95-97页
    6.3 连续运行模式下污泥水解产酸及其基质释放特征第97-107页
        6.3.1 动态发酵过程中MLSS变化规律第98-100页
        6.3.2 发酵液中VFAs和COD浓度及其比值变化特征第100-103页
        6.3.3 污泥发酵产酸综合效果第103-105页
        6.3.4 发酵液中NH_4~+-H和PO_4~(3-)-P浓度变化特征第105-107页
    6.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7 LCS-SDS系统总体运行效果及污泥特性分析第108-128页
    7.1 LCS-SDS运行效果第108-117页
        7.1.1 试验方法第108-109页
        7.1.2 碱解发酵上清液水质特征第109-110页
        7.1.3 系统COD去除效果第110-111页
        7.1.4 系统脱氮效果及变化特征第111-112页
        7.1.5 系统除磷效果及变化特征第112-113页
        7.1.6 侧流除磷池释磷效果分析第113-114页
        7.1.7 LCS-SDS系统各脱氮行为分析第114-115页
        7.1.8 系统除磷行为分析及系统磷平衡第115-117页
    7.2 系统微生物特性与污泥特性分析第117-121页
        7.2.1 反应器菌群结构分析第117-119页
        7.2.2 生物代谢特性分析第119-121页
    7.3 低碳源污水系统中反硝化吸磷菌的分离第121-127页
        7.3.1 菌株分离实验方法第121-123页
        7.3.2 菌株分离鉴定第123-125页
        7.3.3 低碳源条件下的脱氮除磷效率试验第125-127页
    7.4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8 结论与建议第128-132页
    8.1 结论第128-130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30页
    8.3 建议与展望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4页
附录第144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4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主研和参与的科研成果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氨氮耐受响应机制研究
下一篇:在线社交网络社会影响传播与影响最大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