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黄东海泥质区沉积物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的空间分布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前言第14-29页
    1.1 氨氧化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4-25页
        1.1.1 参与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微生物第14页
        1.1.2 好氧氨氧化微生物概述第14-15页
        1.1.3 好氧氨氧化微生物系统发育第15-18页
            1.1.3.1 氨氧化古菌第15-16页
            1.1.3.2 氨氧化细菌第16-18页
        1.1.4 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第18-21页
            1.1.4.1 氨第18-19页
            1.1.4.2 温度第19页
            1.1.4.3 溶氧第19-20页
            1.1.4.4 pH第20页
            1.1.4.5 H_2S第20-21页
        1.1.5 氨氧化古菌和细菌的代谢途径第21-24页
            1.1.5.1 氨氧化第21-22页
            1.1.5.2 固碳第22页
            1.1.5.3 产N_2O第22-23页
            1.1.5.4 有机物利用第23-24页
        1.1.6 氨氧化古菌和细菌在海洋中的分布及其对海洋氮循环的贡献第24-25页
    1.2 研究区域概况第25-26页
        1.2.1 中国东部边缘海概述第25页
        1.2.2 黄、东海泥质区概述第25-26页
    1.3 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第26-28页
        1.3.1 DGGE第26页
        1.3.2 克隆文库测序第26-27页
        1.3.3 高通量测序第27页
        1.3.4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第27-28页
        1.3.5 荧光定量PCR第28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8-2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9-38页
    2.1 实验材料第29-32页
        2.1.1 样品采集第29-30页
        2.1.2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1.3 实验试剂第31-32页
    2.2 实验方法第32-37页
        2.2.1 构建amoA基因克隆文库第32-34页
            2.2.1.1 样品总DNA的提取第32页
            2.2.1.2 amoA基因的扩增第32-33页
            2.2.1.3 扩增产物检测第33页
            2.2.1.4 PCR产物纯化第33页
            2.2.1.5 连接第33页
            2.2.1.6 转化、筛选和测序第33-34页
        2.2.2 荧光定量PCR第34-35页
            2.2.2.1 amoA基因标准质粒的构建第34页
            2.2.2.2 amoA基因标准曲线的构建第34-35页
            2.2.2.3 沉积物中氨氧化细菌和古菌amoA基因定量第35页
        2.2.3 环境因子测量第35页
        2.2.4 数据分析第35-37页
            2.2.4.1 测序结果预处理第35-36页
            2.2.4.2 OTU划分及多样性指数计算第36页
            2.2.4.3 稀释性曲线的绘制及克隆文库覆盖度计算第36页
            2.2.4.4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36页
            2.2.4.5 聚类分析第36-37页
            2.2.4.6 相关性分析第37页
    2.3 序列提交第37-38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59页
    3.1 环境因子分析第38-39页
    3.2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第39-47页
        3.2.1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扩增结果第39-40页
        3.2.2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文库群落组成分析第40-41页
        3.2.3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克隆文库覆盖率与稀释曲线第41页
        3.2.4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文库多样性指数分析第41-42页
        3.2.5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第42-45页
        3.2.6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聚类分析第45-46页
        3.2.7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第46-47页
    3.3 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第47-53页
        3.3.1 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扩增结果第47-48页
        3.3.2 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文库群落组成分析第48页
        3.3.3 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克隆文库覆盖率与稀释曲线第48-49页
        3.3.4 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文库多样性指数分析第49-50页
        3.3.5 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第50-52页
        3.3.6 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聚类分析第52页
        3.3.7 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第52-53页
    3.4 氨氧化古菌及细菌amoA基因序列号第53页
    3.5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定量分析第53-55页
        3.5.1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标准曲线第53-54页
        3.5.2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拷贝数第54-55页
    3.6 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定量分析第55-57页
        3.6.1 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标准曲线第55-56页
        3.6.2 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拷贝数第56-57页
    3.7 古菌与细菌amoA丰度比较第57-58页
    3.8 amoA基因多样性和丰度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第58-59页
4 讨论第59-64页
    4.1 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组成第59页
    4.2 不同类群AOA和AOB生态位分化第59-62页
    4.3 细菌和古菌amoA基因的丰度第62-63页
    4.4 氨氧化细菌和古菌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第78页
参与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郊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布局合理性及优化研究--以苏家屯区小学为例
下一篇:精神型领导有效性的追踪研究--基于作用机制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