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4-15页
2 手机媒体概述第15-18页
    2.1 手机媒体的概念第15页
    2.2 手机媒体的特点第15-16页
    2.3 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第16-18页
3 手机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环境的融合第18-23页
    3.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及特征第18-19页
        3.1.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第18-19页
        3.1.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特征第19页
    3.2 手机媒体的媒介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19-21页
        3.2.1 媒介环境理论第19-20页
        3.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20-21页
    3.3 手机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性第21-23页
        3.3.1 手机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第21页
        3.3.2 手机媒体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第21-23页
4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23-29页
    4.1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第23-26页
        4.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第23-24页
        4.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更加多样第24页
        4.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更加明显第24-25页
        4.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更加显著第25-26页
    4.2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第26-29页
        4.2.1 手机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第26-27页
        4.2.2 手机媒体所传播信息的不确定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困难第27页
        4.2.3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挑战第27-29页
5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第29-42页
    5.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第29-31页
        5.1.1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素养第29页
        5.1.2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手机媒体素养第29-31页
    5.2 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手机媒体第31-34页
        5.2.1 在学校开设大学生手机媒体素养课程第31-32页
        5.2.2 在学校开展大学生手机媒体教育实践活动第32-33页
        5.2.3 引导大学生进行手机媒体素养自我学习第33-34页
    5.3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第34-39页
        5.3.1 运用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34-37页
        5.3.2 利用手机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37-39页
    5.4 加强社会有关单位对手机媒体的建设和监管第39-42页
        5.4.1 手机通信运营商要从源头上杜绝不良信息对手机的推送第39页
        5.4.2 健全监管体制,建立手机媒体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第39-40页
        5.4.3 加强法制建设,为手机媒体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第40页
        5.4.4 加强道德建设,推动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道德自律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UVM的SPI接口IP核的验证平台设计
下一篇:教育—工作匹配对高校毕业生离职倾向的影响--基于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