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人民生活状况论文--人民消费水平、结构论文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评价及管理研究--基于江西省五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选题背景与缘由第8-10页
    1.2 文献述评与问题的提出第10-14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1.5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第17-19页
第2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应坚守的教育原则第19-24页
    2.1 大学生手机消费应坚守原则的理论分析第19-21页
        2.1.1 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20页
        2.1.2 消费的伦理价值理论第20-21页
    2.2 大学生手机消费应该坚守的教育原则第21-24页
        2.2.1 大学生手机品牌和价格的选择应与自身经济水平相适应第21页
        2.2.2 大学生手机功能的选用应以辅助学习为主第21-22页
        2.2.3 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应以不影响学习为原则第22页
        2.2.4 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应以不影响身心健康为原则第22-24页
第3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现实表现第24-36页
    3.1 实证研究设计第24-26页
        3.1.1 变量选择与问卷设计第24-26页
        3.1.2 抽样方法与数据收集第26页
        3.1.3 数据特征的描述第26页
    3.2 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现实表现:一个调查分析第26-33页
        3.2.1 实证分析结果一:大学生追求手机的品牌价值和价格第27-28页
        3.2.2 实证分析结果二:大学生手机消费具有阶层差异第28-29页
        3.2.3 实证分析结果三: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现象普遍第29-30页
        3.2.4 实证分析结果四:大学生对手机的学习功用性偏低第30-31页
        3.2.5 实证分析结果五:大学生存在严重的手机心理依赖第31-33页
    3.3 对实证分析结果的消费社会学解释第33-36页
        3.3.1 手机品牌具有一定的符号价值和意义第33-34页
        3.3.2 手机消费的阶层差异体现了社会分层决定消费需求第34页
        3.3.3 手机是大学生情感宣泄与社会网络支持的主要载体第34-36页
第4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教育评价第36-43页
    4.1 大学生合理的手机消费行为的正面评价第36-38页
        4.1.1 变革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使大学生“移动学习”得以实现第36-37页
        4.1.2 变革了传统的交友和交流模式,提升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第37-38页
        4.1.3 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扩宽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第38页
    4.2 大学生过度的手机消费行为的负面评价第38-43页
        4.2.1 过度追求手机品牌和价格易催生校园的拜物教思潮第38-39页
        4.2.2 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走捷径的现象严重第39-40页
        4.2.3 过度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第40-41页
        4.2.4 上课使用手机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秩序第41-43页
第5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教育和管理第43-48页
    5.1 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手机的品牌和价格第43-45页
        5.1.1 强化大学生手机消费的社会责任第43-44页
        5.1.2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消费伦理观第44页
        5.1.3 加强大学生的消费理财和消费心理教育第44-45页
    5.2 引导大学生适度使用手机的互联网功能第45-48页
        5.2.1 努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大学生摆脱手机依赖第45-46页
        5.2.2 严格教学管理制度,组织建立无网络信号的课堂第46页
        5.2.3 教育工作者应倡导大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辅助学习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探索与案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