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第一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 第17-32页 |
第一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要求 | 第17-22页 |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 第18-20页 |
三、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2-24页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24-26页 |
三、多元智力理论 | 第26-27页 |
四、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 第29-32页 |
一、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 第29页 |
二、为学校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 | 第29-30页 |
三、有助于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第30页 |
四、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发展 | 第30-31页 |
五、有助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2-40页 |
第一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一、教师掌握教学评价理论数量偏少 | 第32-33页 |
二、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功能 | 第33页 |
三、评价内容缺乏对学生发展的关注 | 第33-34页 |
四、评价方法单调化 | 第34-35页 |
五、评价主体单一化 | 第35页 |
第二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5-40页 |
一、我国缺少对相关领域的研究 | 第35-36页 |
二、思想品德学科不被重视 | 第36-37页 |
三、应试教育理念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 | 第37-38页 |
四、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措施 | 第40-55页 |
第一节 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 第40-43页 |
一、发展性原则 | 第40-41页 |
二、多元化原则 | 第41页 |
三、认知和非认知统一的原则 | 第41-42页 |
四、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加强教师对评价理论的内化 | 第43-45页 |
一、成为一名评价理论的学习者 | 第43-44页 |
二、成为一名评价理论的研究者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坚持“以学论教”的评价观念 | 第45-46页 |
一、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45页 |
二、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 第45-46页 |
第四节 落实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 第46-47页 |
一、明确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 第46页 |
二、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 第46-47页 |
三、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 第47页 |
第五节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47-51页 |
一、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 第48-49页 |
二、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 | 第49-51页 |
三、学校管理者和家长评价 | 第51页 |
第六节 建立教学评价自我反思机制 | 第51-55页 |
一、以学生的反馈信息为机制进行反思 | 第52页 |
二、以同行评议机制进行反思 | 第52-53页 |
三、以专家点评为机制进行反思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