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 第12-14页 |
2 新型互联网及映射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 第14-22页 |
2.1 新型互联网网络体系架构 | 第14页 |
2.2 新型互联网组网模型 | 第14-15页 |
2.3 新型互联网标识映射系统 | 第15-16页 |
2.4 标识映射系统实现过程中采用的相关算法和技术 | 第16-20页 |
2.4.1 分布式标识映射系统 | 第16-17页 |
2.4.2 字典树前缀匹配算法 | 第17-18页 |
2.4.3 高并发请求的处理方式 | 第18-19页 |
2.4.4 存储映射关系的方式 | 第19-20页 |
2.5 小结 | 第20-22页 |
3 层级式映射系统的设计 | 第22-40页 |
3.1 层级式映射系统架构设计 | 第22页 |
3.2 映射服务功能实体中映射表的功能 | 第22-23页 |
3.3 映射关系表的设计 | 第23-25页 |
3.4 映射服务器抗压设计 | 第25-30页 |
3.4.1 映射表读写分离设计 | 第26-27页 |
3.4.2 映射关系数据容灾处理 | 第27-29页 |
3.4.3 消息队列机制 | 第29-30页 |
3.5 报文格式设计 | 第30-35页 |
3.5.1 映射查询协议相关报文格式 | 第30-33页 |
3.5.2 映射发布协议相关报文格式 | 第33-35页 |
3.6 通信流程设计 | 第35-39页 |
3.6.1 映射查询协议通信流程 | 第35-37页 |
3.6.2 映射发布协议通信流程 | 第37-39页 |
3.7 小结 | 第39-40页 |
4 层级式映射系统的实现 | 第40-56页 |
4.1 映射服务器组成模块 | 第40-45页 |
4.1.1 局部映射服务器组成 | 第40-42页 |
4.1.2 根/区域映射服务器组成 | 第42-45页 |
4.2 协议报文的实现 | 第45-46页 |
4.3 配置文件的设置与读取 | 第46-47页 |
4.4 单播套接字回调函数实现 | 第47-50页 |
4.4.1 接入交换路由器网络数据监听处理 | 第47-48页 |
4.4.2 局部映射服务器网络数据监听处理 | 第48-49页 |
4.4.3 根/区域映射服务器网络数据监听处理 | 第49-50页 |
4.5 字典树在前缀管理中的具体实现 | 第50-52页 |
4.6 映射关系表的实现 | 第52-55页 |
4.7 小结 | 第55-56页 |
5 映射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第56-74页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第56-58页 |
5.2 WIRESHARK数据包解析插件开发 | 第58-60页 |
5.3 映射系统功能测试与分析 | 第60-69页 |
5.3.1 查询协议测试例与测试脚本 | 第60-61页 |
5.3.2 发布协议测试例与测试脚本 | 第61-62页 |
5.3.3 功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2-69页 |
5.4 映射系统性能与灾备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9-72页 |
5.5 小结 | 第72-74页 |
6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