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6-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4-28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1.2.1 降雨诱发滑坡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2 非饱和土特性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25-28页 |
2 非饱和土特性 | 第28-46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非饱和土应力状态 | 第28-35页 |
2.2.1 独立应力途径 | 第29-31页 |
2.2.2 有效应力途径 | 第31-35页 |
2.3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 | 第35-39页 |
2.3.1 Brooks-Corey(BC)模型 | 第36-37页 |
2.3.2 Van Genuchten(VG)模型 | 第37-38页 |
2.3.3 Fredlund-Xing(FX)模型 | 第38-39页 |
2.4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 | 第39-41页 |
2.4.1 Green-Corey渗透系数模型(Green和Corey,1971) | 第40-41页 |
2.4.2 VG渗透系数模型(Van Genuchten 1980) | 第41页 |
2.4.3 Fredlund渗透系数模型(Fredlund等,1994) | 第41页 |
2.5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 | 第41-45页 |
2.5.1 饱和土抗剪强度 | 第41-42页 |
2.5.2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 | 第42-43页 |
2.5.3 降雨诱发滑坡机理 | 第43-45页 |
2.6 结论 | 第45-46页 |
3 滤纸法测定土体中吸力 | 第46-68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滤纸法测定吸力原理 | 第46-49页 |
3.2.1 滤纸法测定吸力简介 | 第46-47页 |
3.2.2 滤纸吸力率定曲线确定 | 第47-48页 |
3.2.3 滤纸吸力率定曲线的形式 | 第48-49页 |
3.3 国产“双圈”牌滤纸吸力率定曲线 | 第49-59页 |
3.3.1 文献中试验描述 | 第49-50页 |
3.3.2 No.201型滤纸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3.3.3 No.202型滤纸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3.3.4 No.203型滤纸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3.3.5 汇总 | 第58-59页 |
3.4 改进的滤纸法测定土体最佳击实状态下基质吸力 | 第59-67页 |
3.4.1 试验工具及材料 | 第59页 |
3.4.2 试验步骤 | 第59-63页 |
3.4.3 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3.5 结论 | 第67-68页 |
4 非饱和土正常压缩线研究 | 第68-83页 |
4.1 引言 | 第68-69页 |
4.2 土颗粒之间的应力分析 | 第69-71页 |
4.3 非饱和土的正常压缩线 | 第71-73页 |
4.4 饱和度对压缩指数的影响 | 第73-77页 |
4.5 土颗粒尺寸对压缩指数的影响 | 第77-81页 |
4.5.1 压缩指数λ_d和λ_0与土颗粒平均直径D_(50) | 第77-78页 |
4.5.2 拟合参数α与土颗粒平均直径D_(50) | 第78-80页 |
4.5.3 拟合公式验证 | 第80-81页 |
4.6 结论 | 第81-83页 |
5 考虑前期降雨影响的三峡库区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83-102页 |
5.1 引言 | 第83-84页 |
5.2 考虑前期降雨影响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84-91页 |
5.2.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84-85页 |
5.2.2 非饱和渗流计算 | 第85-87页 |
5.2.3 边坡稳定性计算 | 第87-88页 |
5.2.4 GeoStudio批量计算 | 第88-89页 |
5.2.5 初始条件 | 第89-91页 |
5.3 初始条件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 第91-96页 |
5.3.1 初始条件对孔隙水压力分布的影响 | 第91-92页 |
5.3.2 初始条件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 第92-96页 |
5.4 前期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 第96-100页 |
5.4.1 前期降雨对砂土边坡稳定性影响 | 第96-99页 |
5.4.2 前期降雨对粘土边坡稳定性影响 | 第99-100页 |
5.5 结论 | 第100-102页 |
6 不同前期降雨类型和土—水特征曲线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 第102-122页 |
6.1 引言 | 第102-103页 |
6.2 前期降雨设计 | 第103-105页 |
6.3 模型及参数 | 第105-107页 |
6.3.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105-106页 |
6.3.2 土体参数 | 第106-107页 |
6.4 不考虑主降雨情况计算结果 | 第107-114页 |
6.4.1 a值变化,n值不变 | 第107-111页 |
6.4.2 n值变化,a值不变 | 第111-114页 |
6.5 考虑主降雨情况计算结果 | 第114-120页 |
6.5.1 a值变化,n值不变 | 第114-118页 |
6.5.2 n值变化,a值不变 | 第118-120页 |
6.6 结论 | 第120-12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7.1 结论 | 第122-124页 |
7.2 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