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行人下肢安全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对车辆低速碰撞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对综合考虑行人下肢保护及低速碰撞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汽车碰撞仿真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17-22页 |
2.2 有限元理论简介 | 第17-20页 |
2.2.1 运动方程 | 第17页 |
2.2.2 质量守恒方程 | 第17-18页 |
2.2.3 动量守恒方程 | 第18页 |
2.2.4 约束条件 | 第18页 |
2.2.5 有限元方程 | 第18-19页 |
2.2.6 显式积分算法 | 第19-20页 |
2.2.7 接触算法 | 第20页 |
2.3 LS- DYN A 软件介绍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车辆的行人下肢损伤保护性能分析 | 第22-41页 |
3.1 行人下肢损伤生物力学 | 第22-23页 |
3.2 行人下肢的损伤机理 | 第23-25页 |
3.2.1 损伤机理 | 第23-24页 |
3.2.2 大腿损伤 | 第24页 |
3.2.3 膝部损伤 | 第24-25页 |
3.2.4 小腿损伤 | 第25页 |
3.3 行人安全性评价方法及安全法规 | 第25-29页 |
3.3.1 行人安全法规介绍 | 第25-28页 |
3.3.2 行人安全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3.4 小腿冲击器模型生物逼真度比较分析 | 第29-38页 |
3.4.1 行人保护试验小腿冲击器 | 第29-33页 |
3.4.2 TRL- LFI 与 LSTC- LFI 仿真生物力学逼真度比较 | 第33-38页 |
3.5 仿真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3.5.1 碰撞车辆建模 | 第38页 |
3.5.2 碰撞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3.6 原始模型下肢保护性能评价 | 第39-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车辆的低速碰撞性能分析 | 第41-52页 |
4.1 低速碰撞研究概述 | 第41页 |
4.2 低速碰撞的相关法规标准 | 第41-43页 |
4.3 低速碰撞的仿真模型建立 | 第43-46页 |
4.3.1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4.3.2 整车有限元模型有效性确认 | 第44-45页 |
4.3.3 低速碰撞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4.4 低速碰撞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46-51页 |
4.4.1 车辆低速碰撞性能评价方法 | 第46页 |
4.4.2 中国 GBl7354 - 1998 摆捶碰撞仿真结果 | 第46-48页 |
4.4.3 加拿大 CFVSS215 摆捶碰撞仿真结果 | 第48-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前部保险杠系统综合优化 | 第52-72页 |
5.1 保险杠系统吸能块材料选择 | 第52-56页 |
5.1.1 泡沫材料分析 | 第52-54页 |
5.1.2 金属吸能板分析 | 第54-56页 |
5.1.3 结论 | 第56页 |
5.2 保险杠系统参数灵敏度分析及优化参数选择 | 第56-64页 |
5.2.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6-60页 |
5.2.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5.3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前部保险杠系统优化 | 第64-69页 |
5.3.1 多目标问题描述 | 第64页 |
5.3.2 多目标优化过程 | 第64-65页 |
5.3.3 试验设计 | 第65-66页 |
5.3.4 数学模型回归 | 第66页 |
5.3.5 多目标遗传算法 | 第66-69页 |
5.4 保险杠系统优化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