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转型时期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20-32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20-23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4页
    1.3 研究意义第24-25页
        1.3.1 理论意义第24页
        1.3.2 现实意义第24-25页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5-27页
    1.5 研究方法第27页
        1.5.1 文献阅读方法第27页
        1.5.2 问卷调查方法第27页
        1.5.3 计量分析方法第27页
    1.6 数据来源第27-28页
    1.7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8-29页
        1.7.1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8-29页
        1.7.2 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第29页
    1.8 章节安排第29-32页
2 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综述第32-52页
    2.1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第32-35页
        2.1.1 利润最大化理论第32-33页
        2.1.2 劳动消费均衡理论第33页
        2.1.3 风险规避理论第33-34页
        2.1.4 可持续生计理论第34-35页
    2.2 人口流动相关理论总结第35-37页
        2.2.1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及其拓展第35-36页
        2.2.2 托达罗模型第36页
        2.2.3 人力资本与人口流动理论第36-37页
        2.2.4 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第37页
    2.3 非农就业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的理论推导第37-41页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第41-48页
        2.4.1 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生产产量的影响第42-44页
        2.4.2 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第44-46页
        2.4.3 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第46-47页
        2.4.4 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第47-48页
    2.5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第48-50页
        2.5.1 总结第48-49页
        2.5.2 本研究关注的问题第49-50页
    2.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3 宏观背景与农户调研数据简介第52-78页
    3.1 转型时期我国非农就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第52-57页
        3.1.1 非农就业发展的阶段划分与基本特征第52-55页
        3.1.2 近年来非农就业发展的结构性特征第55-57页
    3.2 转型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基本特征第57-64页
        3.2.1 粮食产出数量、播种面积基本情况第57-59页
        3.2.2 劳动力投入与替代型要素投入变化情况第59-61页
        3.2.3 粮食种植结构变化情况第61-63页
        3.2.4 粮农收入不断提升第63-64页
    3.3 农户调研数据简介第64-76页
        3.3.1 黑龙江省基本情况概览第64-67页
        3.3.2 样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简介第67-69页
        3.3.3 样本农户家庭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简介第69-70页
        3.3.4 样本农户家庭收支情况简介第70-72页
        3.3.5 样本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情况简介第72-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78页
4 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产出的影响第78-102页
    4.1 引言第78页
    4.2 农户视角:非农就业对于农业生产产出的影响第78-86页
        4.2.1 理论框架第78-79页
        4.2.2 研究方法和模型设定第79-84页
        4.2.3 模型估计结果与解释第84-86页
    4.3 宏观视角:非农就业对于农业生产产出的影响第86-93页
        4.3.1 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第86-90页
        4.3.2 模型估计和结果讨论第90-93页
    4.4 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第93-101页
        4.4.1 引言第93页
        4.4.2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第93-95页
        4.4.3 实证分析数据、模型与变量第95-98页
        4.4.4 模型估计结果与解释第98-100页
        4.4.5 进一步的讨论第100-101页
    4.5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5 非农就业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第102-124页
    5.1 引言第102页
    5.2 理论机制第102-103页
    5.3 非农就业对农户粮食内部种植结构的影响第103-110页
        5.3.1 变量选择、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03-105页
        5.3.2 模型构建与似不相关回归方法第105-106页
        5.3.3 实证估计结果与相关分析第106-110页
    5.4 非农就业对于粮食外部种植结构的影响第110-116页
        5.4.1 变量选择、数据说明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10-113页
        5.4.2 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的构建第113-114页
        5.4.3 实证估计结果和相关分析第114-116页
    5.5 非农就业对于农户农作物整体种植结构的影响第116-122页
        5.5.1 变量选择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16-119页
        5.5.2 Ordered Logit模型与Ordered Probit模型的构建第119-120页
        5.5.3 模型估计结果与相关分析第120-122页
    5.6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6 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第124-146页
    6.1 引言第124页
    6.2 理论机制第124-125页
    6.3 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第125-131页
        6.3.1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的构建第125-128页
        6.3.2 数据选择与变量说明第128-129页
        6.3.3 实证估计结果第129-131页
        6.3.4 处理效应的估计第131页
    6.4 非农就业对于农户粮食、经济作物收入的影响第131-137页
        6.4.1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第131-133页
        6.4.2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第133-135页
        6.4.3 Heckman两阶段模型的进一步分析第135-137页
    6.5 非农就业对于农户总收入的影响第137-145页
        6.5.1 变量设置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37-139页
        6.5.2 工具变量的选择第139页
        6.5.3 半对数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构建第139-140页
        6.5.4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第140-145页
    6.6 本章小结第145-146页
7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第146-152页
    7.1 主要结论第146-148页
    7.2 政策建议第148-149页
    7.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149-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2页
附录第162-170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初中生利他行为的特征及教育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协同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