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移干涉术中相移非线性误差的分析及校正算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相移干涉术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相移干涉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 第2章 相关的光学基础理论 | 第13-30页 |
| 2.1 相移干涉术的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 2.1.1 进步式相移干涉原理 | 第14-15页 |
| 2.1.2 积分式相移干涉原理 | 第15页 |
| 2.2 相移的实现方法分类 | 第15-19页 |
| 2.2.1 光栅相移法 | 第15-16页 |
| 2.2.2 偏振相移法 | 第16-18页 |
| 2.2.3 压电陶瓷驱动法 | 第18-19页 |
| 2.3 相移干涉术的实验装置介绍 | 第19-21页 |
| 2.4 相移干涉系统中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 第21-23页 |
| 2.4.1 相移干涉系统中的误差源 | 第21页 |
| 2.4.2 相移误差 | 第21-22页 |
| 2.4.3 探测器非线性 | 第22页 |
| 2.4.4 光源的不稳定性 | 第22页 |
| 2.4.5 振动误差 | 第22-23页 |
| 2.4.6 量化误差 | 第23页 |
| 2.5 光波干涉场的数学描述 | 第23-24页 |
| 2.6 常用相位提取算法的数学描述 | 第24-29页 |
| 2.6.1 最小二乘法 | 第24-25页 |
| 2.6.2 同步探测法 | 第25-26页 |
| 2.6.3 相位平均法及推广 | 第26页 |
| 2.6.4 Fourier分析法 | 第26-27页 |
| 2.6.5 待定系数法 | 第27-28页 |
| 2.6.6 特征多项式法 | 第28-29页 |
| 2.6.7 李沙育图法 | 第29页 |
| 2.6.8 递归法 | 第29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最小二乘相移迭代算法的分析与设计 | 第30-41页 |
| 3.1 最小二乘迭代算法原理 | 第30-35页 |
| 3.1.1 由相移值计算相位分布 | 第31-32页 |
| 3.1.2 残差和相移误差之间的关系 | 第32-33页 |
| 3.1.3 相移误差的校正 | 第33-35页 |
| 3.1.4 迭代算法步骤 | 第35页 |
| 3.2 改进的最小二乘相移迭代算法 | 第35-40页 |
| 3.2.1 改进算法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 3.2.2 迭代算法步骤 | 第39-40页 |
| 3.2.3 收敛判断依据 | 第40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数值模拟分析与结果 | 第41-46页 |
| 4.1 计算机模拟数值实验 | 第41-42页 |
| 4.2 实验验证 | 第42-45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