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与安全性分析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汽车交通事故深度调查 | 第19-39页 |
2.1 事故数据采集方法 | 第19-33页 |
2.1.1 事故现场信息 | 第19-24页 |
2.1.2 事故车辆信息 | 第24-32页 |
2.1.2.1 车外损坏信息 | 第24-28页 |
2.1.2.2 车内损坏信息 | 第28-32页 |
2.1.3 参与人员信息 | 第32-33页 |
2.2 事故数据采集内容 | 第33-39页 |
2.2.1 事故现场信息 | 第34-35页 |
2.2.2 事故车辆信息 | 第35-37页 |
2.2.3 参与人员信息 | 第37-39页 |
3 汽车碰撞安全性仿真分析 | 第39-65页 |
3.1 软件介绍 | 第39-41页 |
3.1.1 PC-Crash软件 | 第39-40页 |
3.1.2 创伤评分系统 | 第40-41页 |
3.2 汽车交通事故仿真分析 | 第41-58页 |
3.2.1 事故概况 | 第41-43页 |
3.2.2 事故痕迹物证勘验 | 第43-45页 |
3.2.3 车速分析计算 | 第45-47页 |
3.2.4 安全气囊引爆情况 | 第47-48页 |
3.2.5 事故仿真分析 | 第48-58页 |
3.3 汽车碰撞安全性分析 | 第58-65页 |
3.3.1 乘员碰撞伤害评估 | 第58-63页 |
3.3.2 汽车碰撞安全性分析 | 第63-65页 |
4 汽车安全气囊安全性分析 | 第65-114页 |
4.1 安全系统概述 | 第65-66页 |
4.2 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66-69页 |
4.2.1 电子控制装置ECU | 第66-67页 |
4.2.2 气体发生器 | 第67-68页 |
4.2.3 气袋 | 第68-69页 |
4.2.4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 第69页 |
4.3 安全气囊引爆条件 | 第69-71页 |
4.4 安全气囊误引爆 | 第71-82页 |
4.4.1 事故案例一 | 第71-76页 |
4.4.2 事故案例二 | 第76-82页 |
4.5 安全气囊未引爆 | 第82-92页 |
4.5.1 事故案例一 | 第83-87页 |
4.5.2 事故案例二 | 第87-92页 |
4.6 安全气囊非正常展开 | 第92-114页 |
4.6.1 事故案例一 | 第92-97页 |
4.6.2 事故案例二 | 第97-103页 |
4.6.3 事故案例三 | 第103-108页 |
4.6.4 事故案例四 | 第108-114页 |
5 汽车乘员碰撞伤害仿真分析 | 第114-130页 |
5.1 乘员伤害特征分析 | 第114-116页 |
5.2 乘员伤害仿真分析 | 第116-130页 |
5.2.1 事故概况 | 第116-117页 |
5.2.2 事故痕迹物证勘验 | 第117-118页 |
5.2.3 车速分析计算 | 第118页 |
5.2.4 安全气囊引爆情况 | 第118-119页 |
5.2.5 事故仿真分析 | 第119-122页 |
5.2.6 乘员伤害分析 | 第122-13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30-13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5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135页 |
二、其它科研成果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