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23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 国内关于俄罗斯高等教育及其治理的研究 | 第13-15页 |
(二) 国外关于俄罗斯高等教育及其治理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 俄罗斯高等教育 | 第17-18页 |
(二) 高等教育治理 | 第18页 |
(三) 高等教育治理模式 | 第18-19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19-21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19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一) 研究创新 | 第21页 |
(二) 研究不足 | 第21-23页 |
第一章 俄罗斯高等教育治理的历史沿革 | 第23-45页 |
一、沙俄时期的高等教育治理 | 第23-29页 |
(一) 国家控制的开端与发展 | 第24-27页 |
(二) 大学自治的萌芽与破灭 | 第27-29页 |
二、苏联时期的高等教育治理 | 第29-36页 |
(一) 高等教育集权化的产生 | 第30-32页 |
(二) 高等教育集权化的发展 | 第32-34页 |
(三) 高等教育集权化的解体 | 第34-36页 |
三、现代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治理 | 第36-45页 |
(一) 高等教育“去国家化” | 第36-41页 |
(二) 高等教育的国家主义 | 第41-45页 |
第二章 俄罗斯高等教育治理的外部环境 | 第45-71页 |
一、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政府职能 | 第45-56页 |
(一) 立法与政策指导 | 第46-48页 |
(二) 拨款与财政支持 | 第48-54页 |
(三) 管理与质量保障 | 第54-56页 |
二、高等教育治理中的市场作用 | 第56-63页 |
(一) 院校市场的再造 | 第57-60页 |
(二) 教育新产品服务 | 第60-62页 |
(三) 实名制以券代币 | 第62-63页 |
三、高等教育治理中的中介组织 | 第63-71页 |
(一) 俄罗斯大学校长协会 | 第64-66页 |
(二) 俄罗斯大学教学方法联合会 | 第66-68页 |
(三)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协调委员会 | 第68-71页 |
第三章 俄罗斯高等教育内部运行机制 | 第71-89页 |
一、国立大学内部运行机制—以莫斯科国立大学为例 | 第71-76页 |
(一) 最高决策机构—校务委员会 | 第72-73页 |
(二) 最高管理机构—校学术委员会 | 第73-74页 |
(三) 最高执行长官—校长 | 第74-75页 |
(四) 民主权力运行—师生权力保障 | 第75-76页 |
二、私立大学内部运行机制—以莫斯科金融—法律学院为例 | 第76-80页 |
(一) 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 | 第77页 |
(二) 最高管理机构—学术委员会 | 第77-78页 |
(三) 最高执行长官—校长 | 第78-79页 |
(四) 民主权力组织—师生委员会 | 第79-80页 |
三、联邦大学内部运行机制—以远东联邦大学为例 | 第80-89页 |
(一) 最高决策机构—校监事会 | 第80-82页 |
(二) 最高管理机构—校学术委员会 | 第82-84页 |
(三) 最高执行长官—校长 | 第84-85页 |
(四) 民主权力组织—师生委员会 | 第85-86页 |
(五) 全面监督机构—校督学委员会 | 第86-89页 |
第四章 俄罗斯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分析 | 第89-107页 |
一、俄罗斯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建构 | 第89-96页 |
(一) 治理主体 | 第89-92页 |
(二) 治理客体 | 第92-94页 |
(三) 治理机制 | 第94-96页 |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四元治理模式 | 第96-101页 |
(一) 政府负责宏观调控 | 第96-97页 |
(二) 市场进行深度调节 | 第97-99页 |
(三) 社会加强积极参与 | 第99-100页 |
(四) 大学提高内部自治 | 第100-101页 |
三、俄罗斯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特征 | 第101-107页 |
(一) 治理主体多元 | 第102-103页 |
(二) 权力分层明确 | 第103-105页 |
(三) 治理过程制衡 | 第105-107页 |
结语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