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应用心理学论文

巴林特小组工作模式对提升心理学研究生咨询工作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引言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25页
    1.1 巴林特小组工作模式的起源和发展第9-19页
        1.1.1 巴林特生平及巴林特小组的起源第9-10页
        1.1.2 巴林特小组工作模式的理念第10-11页
        1.1.3 巴林特小组的流程第11-12页
        1.1.4 巴林特小组的技术第12-13页
            1.1.4.1 平行进程第12页
            1.1.4.2 对关键场景的不同视角第12-13页
            1.1.4.3 移情和反移情第13页
        1.1.5 巴林特小组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实证研究第13-19页
            1.1.5.1 巴林特小组在西方的情况第13-17页
            1.1.5.2 巴林特小组在中国的情况第17-19页
    1.2 咨询工作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功能第19-23页
        1.2.1 咨询工作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第19-21页
            1.2.1.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第19-21页
            1.2.1.2 咨询工作自我效能的定义第21页
            1.2.1.3 咨询工作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第21页
        1.2.2 咨询工作自我效能感的功能第21-23页
            1.2.2.1 国外的相关研究第21-23页
            1.2.2.2 国内的相关研究第23页
    1.3 问题提出第23-25页
        1.3.1 心理学硕士群体的研究价值第23-24页
        1.3.2 心理咨询师训练的效果的测量第24页
        1.3.3 巴林特小组的实践价值以及意义第24-25页
2 研究一:咨询活动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修订第25-31页
    2.1 研究目的第25页
    2.2 研究方法第25-27页
        2.2.1 研究方法第25页
        2.2.2 研究工具第25页
        2.2.3 量表简介第25页
        2.2.4 研究过程第25-27页
            2.2.4.1 量表的正译、回译第25-26页
            2.2.4.2 跨文化调试第26页
            2.2.4.3 预备测试第26页
            2.2.4.4 正式测试第26-27页
    2.3 研究结果第27-30页
        2.3.1 项目分析第27页
        2.3.2 效度分析第27-29页
            2.3.2.1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27-29页
            2.3.2.2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29页
            2.3.2.3 内部相关系数第29页
        2.3.3 信度分析第29-30页
            2.3.3.1 内部一致性信度第29-30页
            2.3.3.2 重测信度第30页
    2.4 研究小结第30-31页
3 研究二:巴林特小组对提升心理学研究生咨询工作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第31-37页
    3.1 研究目的第31页
    3.2 研究方法第31-33页
        3.2.1 研究对象第31页
        3.2.2 研究工具第31页
        3.2.3 研究过程第31-33页
            3.2.3.1 研究设计第31页
            3.2.3.2 研究变量第31页
            3.2.3.3 实施方案第31-33页
            3.2.3.4 数据处理第33页
    3.3 研究结果第33-37页
        3.3.1 巴林特小组、读书小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的描述统计第33页
        3.3.2 巴林特小组、读书小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对比情况第33-34页
        3.3.3 巴林特小组、读书小组和对照组的后测对比情况第34-35页
        3.3.4 巴林特小组、读书小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对比第35-37页
4 综合讨论第37-42页
    4.1 对咨询活动效能感量表的修订与评价第37页
    4.2 巴林特小组、读书小组的有效性分析第37-39页
        4.2.1 巴林特小组的有效性讨论第37-38页
        4.2.2 巴林特小组和读书小组的比较第38-39页
    4.3 前期后期访谈及小组过程节选第39-42页
        4.3.1 前期后期访谈整理第39-40页
        4.3.2 巴林特小组过程节选第40-42页
5 研究总结第42-43页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42页
    5.2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第42页
        5.2.1 创新第42页
        5.2.2 不足第42页
    5.3 未来研究的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附录第47-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好奇心对儿童学业任务记忆的影响
下一篇:品牌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品牌满意度和品牌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