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PPP融资模式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适宜性 | 第11-12页 |
1.3.2 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的运行理论 | 第12-14页 |
1.3.3 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运用的难点及对策 | 第14-15页 |
1.3.4 述评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8页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页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PPP融资模式的概述 | 第18-19页 |
2.1.1 PPP融资模式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2 PPP融资模式的应用范围 | 第19页 |
2.2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述 | 第19-21页 |
2.2.1 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 | 第19-20页 |
2.2.2 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属性 | 第20-21页 |
2.3 城市轨道交通的PPP融资模式的概述 | 第21-25页 |
2.3.1 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的流程 | 第21-22页 |
2.3.2PPP项目的利益相关者 | 第22-23页 |
2.3.3 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2.3.4 PPP轨道融资模式的潜在问题 | 第24-25页 |
第三章 N市地铁5号线PPP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32页 |
3.1 N市5号线的基本情况 | 第25-28页 |
3.1.1N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3.1.2N市1号南延段PPP项目分析 | 第26-28页 |
3.2 N市5号线PPP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 第28-31页 |
3.2.1 N市5号线的项目概括 | 第28-29页 |
3.2.2 N市5号线的项目分析 | 第29页 |
3.2.3 N市5号线的运作环境 | 第29-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N市地铁5号线PPP项目案例分析 | 第32-44页 |
4.1 N市5号线PPP融资模式的物有所值评价分析 | 第32-37页 |
4.1.1 PSC值计算的项目范围 | 第33-34页 |
4.1.2 PSC值的计算 | 第34-35页 |
4.1.3 PPP值的计算 | 第35-36页 |
4.1.4 指标分析 | 第36页 |
4.1.5 结论 | 第36-37页 |
4.2 N市5号线PPP融资模式的概述 | 第37-42页 |
4.2.1 项目合作方选择 | 第37-39页 |
4.2.2 合同体系 | 第39-40页 |
4.2.3 项目监管原则 | 第40页 |
4.2.4 风险分担原则 | 第40-41页 |
4.2.5 补贴机制 | 第41页 |
4.2.6 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 第41页 |
4.2.7 公众的实质参与权 | 第41-42页 |
4.3 N市5号线PPP融资模式的社会效益预测 | 第42-44页 |
4.3.1 改善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 第42页 |
4.3.2 开启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 第42页 |
4.3.3 推进政府体制改革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探索N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 | 第44-49页 |
5.1 政府部门 | 第44-46页 |
5.1.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第44-45页 |
5.1.2 健全法律体系 | 第45页 |
5.1.3 完善PPP模式的准入机制 | 第45-46页 |
5.1.4 有效的监管机制 | 第46页 |
5.2 N市轨道交通企业 | 第46-49页 |
5.2.1 投融资方面 | 第46-47页 |
5.2.2 工程建设方面 | 第47页 |
5.2.3 运营方面 | 第47页 |
5.2.4 物业开发方面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6.1 结论 | 第49页 |
6.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