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重构策略的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多维力传感器的发展状况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应用状况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4-15页
    1.3 六维力传感器应用状况第15-17页
    1.4 相关课题研究现况第17-19页
        1.4.1 无耦合型传感器研究现况分析第17-18页
        1.4.2 可重构技术应用情况第18-19页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构型设计第21-31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基于数学模型的传感器构型分析第21-27页
        2.2.1 正交构型分析第21-23页
        2.2.2 传感器模型的建立第23-27页
    2.3 基于数学模型的解耦性能分析第27-29页
    2.4 传感器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结构设计及加工第31-49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测力梁结构优化设计第31-36页
        3.2.1 正交试验分析第31-35页
        3.2.2 单因素变量分析第35-36页
    3.3 柔性铰链刚度研究第36-42页
        3.3.1 单轴柔性铰链刚度分析第37-39页
        3.3.2 双轴柔性铰链刚度分析第39-40页
        3.3.3 柔性球铰刚度分析第40-42页
    3.4 结构解耦六维力传感器结构第42-44页
        3.4.1 弹性体结构设计第43页
        3.4.2 弹性体外壳设计第43-44页
        3.4.3 下底板设计第44页
    3.5 传感器量程设计第44-45页
    3.6 传感器弹性体贴片及组桥方案第45-47页
        3.6.1 应变片特性第45-46页
        3.6.2 应变片粘贴及组桥方法第46-47页
    3.7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性能分析及虚拟标定第49-70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传感器输出应变曲线分析第49-52页
    4.3 力F_x对力F_z干扰的分析第52-54页
    4.4 力与应变映射关系第54-55页
    4.5 传感器的灵敏度分析第55-62页
        4.5.1 灵敏度各向同性分析第55-57页
        4.5.2 力和力矩灵敏度的响应曲面分析第57-62页
    4.6 传感器刚度分析第62-64页
        4.6.1 传感器刚度模型第62-63页
        4.6.2 传感器刚度各向同性第63-64页
    4.7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优化设计分析第64-66页
    4.8 传感器的虚拟标定第66-69页
        4.8.1 虚拟标定过程第66-67页
        4.8.2 虚拟标定算法第67-68页
        4.8.3 线性度和耦合度误差分析第68-69页
        4.8.4 虚拟标定结果第69页
    4.9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可重构分析第70-81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一般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的模型重构分析第70-72页
    5.3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重构分析第72-77页
        5.3.1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的重构策略第72-74页
        5.3.2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的重构测量模型第74-77页
    5.4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测量模型重构程序第77-80页
        5.4.1 可重构虚拟仪器技术第77-78页
        5.4.2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重构程序第78-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6章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静态标定试验第81-89页
    6.1 引言第81页
    6.2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样机第81-82页
    6.3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标定系统第82-85页
        6.3.1 硬件系统第82-84页
        6.3.2 软件系统第84-85页
    6.4 结构解耦力/力矩传感器标定试验第85-88页
    6.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确定切换中立型时滞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
下一篇:分数阶忆阻神经网络的稳定性与同步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