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校海归教师学术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3.1 有关海归人员文化再适应的研究第13-14页
        1.3.2 有关高校海归教师现状的调查研究第14-15页
        1.3.3 有关高校海归教师政策管理的研究第15-16页
        1.3.4 有关高校海归教师思想政治适应性的研究第16页
        1.3.5 对已有文献的述评以及本次研究的创新点第16-17页
    1.4 研究设计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3 研究方法第18页
        1.4.4 研究样本第18-19页
        1.4.5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第19页
    1.5 论文的结构第19-22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2-28页
    2.1 核心概念第22-24页
        2.1.1 高校海归教师第22页
        2.1.2 学术第22-23页
        2.1.3 适应第23-24页
        2.1.4 学术适应第24页
    2.2 理论基础第24-28页
        2.2.1 反向文化适应理论第24-26页
        2.2.2 再适应应对模式理论第26页
        2.2.3 推拉理论第26-28页
第三章 高校海归教师学术适应性的调查研究第28-46页
    3.1 高校海归教师学术适应的总体情况第28-32页
        3.1.1 总体学术适应情况第28页
        3.1.2 学术适应情况排序第28-29页
        3.1.3 总体学术适应的差异性检验第29-32页
    3.2 高校海归教师对学术体制的适应情况第32-34页
        3.2.1 对学术评价制度的适应情况第32页
        3.2.2 对学术晋升制度的适应情况第32-33页
        3.2.3 对学术管理制度的适应情况第33页
        3.2.4 对学术奖惩制度的适应情况第33-34页
        3.2.5 对学术环境的适应情况第34页
    3.3 高校海归教师对科学研究的适应情况第34-37页
        3.3.1 对科研管理制度的适应情况第34-35页
        3.3.2 对科研氛围与科研理念的适应情况第35-36页
        3.3.3 对科研立项的适应情况第36页
        3.3.4 对科研条件的适应情况第36-37页
        3.3.5 对科研成果发布的适应情况第37页
    3.4 高校海归教师对学术交往的适应情况第37-38页
    3.5 高校海归教师对课程教学的适应情况第38-41页
        3.5.1 对教学管理制度的适应情况第38页
        3.5.2 对教学理念的适应情况第38-39页
        3.5.3 对教学评价方式的适应情况第39页
        3.5.4 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适应情况第39-40页
        3.5.5 对教学氛围的适应情况第40页
        3.5.6 对课程教材的适应情况第40-41页
        3.5.7 对教学条件的适应情况第41页
        3.5.8 对师生关系的适应情况第41页
    3.6 高校海归教师对社会服务的适应情况第41-43页
        3.6.1 在社会服务理念与氛围方面的适应情况第42-43页
        3.6.2 在社会服务支持条件方面的适应情况第43页
        3.6.3 在社会服务制度保障方面的适应情况第43页
    3.7 高校海归教师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适应情况第43-44页
    3.8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高校海归教师学术适应情况的原因分析第46-54页
    4.1 政府层面第46-47页
        4.1.1 政府政策尚未落到实处第46页
        4.1.2 对学术环境的关注较少第46-47页
    4.2 高校层面第47-52页
        4.2.1 行政权力干扰学术权力第47-48页
        4.2.2 学术制度设计不合理第48-50页
        4.2.3 缺乏求真求是、自由平等的学术环境第50-52页
    4.3 海归教师个人层面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促进高校海归教师学术适应的相关建议第54-58页
    5.1 政府落实相关政策,加大精神关怀第54页
    5.2 高校借鉴国际经验,重塑学术氛围第54-56页
        5.2.1 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第54-55页
        5.2.2 完善以学术为核心的晋升制度第55页
        5.2.3 注重对海归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第55-56页
        5.2.4 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第56页
    5.3 调适个人心理状态,提升学术水平第56-58页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藏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过程与结果研究--基于对中青院7名藏族大学生的访谈
下一篇:学生国际流动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