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高等教育理论论文

高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生活压力与生活适应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页
2 文献综述第8-35页
    2.1 研究依据与研究动机第8-11页
    2.2 研究目的第11页
    2.3 研究问题第11页
    2.4 重要名词解释第11-12页
    2.5 研究范围第12-13页
        2.5.1 研究地区和对象第12页
        2.5.2 研究维度第12-13页
    2.6 文献探讨第13-35页
        2.6.1 生命意义感理论的相关研究第13-20页
        2.6.2 生活压力理论的相关研究第20-27页
        2.6.3 生活适应的理论及相关研究第27-35页
3 研究设计与实施第35-41页
    3.1 研究方法与研究架构第35-36页
    3.2 研究假设第36-37页
    3.3 研究对象第37页
    3.4 研究工具第37-40页
        3.4.1 个人基本资料第37页
        3.4.2 生命意义感量表第37-38页
        3.4.3 生活压力量表第38-39页
        3.4.4 生活适应量表第39-40页
    3.5 研究步骤第40-41页
        3.5.1 准备阶段第40页
        3.5.2 设定研究方法选择研究工具第40页
        3.5.3 实施问卷调查第40页
        3.5.4 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第40-41页
        3.5.5 归纳研究结果以完成论文第41页
4 数据分析与结果第41-57页
    4.1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人口统计学分析第41-43页
        4.1.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的差异分析第41-42页
        4.1.2 不同专业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差异分析第42页
        4.1.3 不同年级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之差异分析第42-43页
    4.2 不同背景维度大学生生活压力的差异分析第43-46页
        4.2.1 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压力的差异分析第44页
        4.2.2 不同专业大学生生活压力的差异分析第44-45页
        4.2.3 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压力的差异分析第45-46页
    4.3 不同背景维度大学生生活适应的差异分析第46-49页
        4.3.1 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适应的差异分析第46-47页
        4.3.2 不同专业大学生生活适应的差异分析第47-48页
        4.3.3 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适应的差异分析第48-49页
    4.4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生活压力与生活适应的相关第49-56页
        4.4.1 生命意义感与生活压力的相关第49-51页
        4.4.2 生命意义感与生活适应的相关分析第51-53页
        4.4.3 生活压力与生活适应的相关分析第53-56页
    4.5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生活压力对生活适应的回归预测分析第56-57页
        4.5.1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生活压力对生活适应的预测力第56-57页
        4.5.2 小结与讨论第57页
5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不足与展望第57-62页
    5.1 主要结论第57-60页
    5.2 不足之处第60页
    5.3 展望与后继研究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 大学生生活经验调查问卷第66-71页
后记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商丘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下一篇:西北民族地区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