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企业绩效管理的数据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页
    1.2 国内外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发展及信息管理的基础研究第12-14页
        1.2.1 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发展第12-13页
        1.2.2 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第13-14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4-15页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1.4 论文内容的编排第16-17页
第二章 企业绩效管理的数据分析第17-32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信息系统的数据问题第17-23页
        2.2.1 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数据仓库第17-19页
        2.2.2 数据集市第19-20页
        2.2.3 数据仓库应用于企业绩效管理第20-23页
    2.3 企业绩效管理技术第23-26页
        2.3.1 “A 记分”绩效评价法第23-24页
        2.3.2 我国国有企业三层指标评价体系第24页
        2.3.3 经济增加值(EVA)第24-25页
        2.3.4 企业发展潜力评估的3M 理论和CSC 模型第25页
        2.3.5 平衡记分卡第25-26页
        2.3.6 绩效棱柱法第26页
        2.3.7 ABPA 法第26页
    2.4 企业绩效数据分析技术第26-31页
        2.4.1 联机分析处理(OLAP)第26-29页
        2.4.2 数据挖掘第29-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模型及学习算法第32-39页
    3.1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第32页
    3.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32-35页
        3.2.1 人工神经元模型第32-34页
        3.2.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34-35页
    3.3 神经网络的学习第35-37页
        3.3.1 学习方式第35-36页
        3.3.2 学习算法第36-37页
    3.4 神经网络的特点及其应用第37-38页
        3.4.1 神经网络的特点第37-38页
        3.4.2 神经网络的应用领域第38页
    3.5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BP 神经网络原理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第39-61页
    4.1 战略性企业综合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第39-46页
        4.1.1 信息系统和战略的关系第39-41页
        4.1.2 数据流程和信息需求分析第41-46页
    4.2 战略性企业综合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第46-51页
        4.2.1 传统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局限性第47页
        4.2.2 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构建的战略性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47-50页
        4.2.3 分析指标和数据的适用性第50-51页
        4.2.4 企业绩效评价中运用BP 神经网络模型的意义第51页
    4.3 BP 神经网络模型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及步骤第51-53页
        4.3.1 BP 神经网络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应用的基本方法第51页
        4.3.2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型的设定第51-53页
    4.4 企业综合绩效BP 模型的算法及步骤第53-56页
        4.4.1 网络初始化第53页
        4.4.2 样本数据标准化处理第53-54页
        4.4.3 确定样本输入和输出第54页
        4.4.4 计算隐含层各神经元的输入和输出第54页
        4.4.5 计算误差函数对输出层的各神经元的偏导数第54页
        4.4.6 计算误差函数对隐含层各神经元的偏导数第54-55页
        4.4.7 利用输出层修正连接权值和阀值第55页
        4.4.8 利用输入层修正连接权值和阀值第55页
        4.4.9 计算全局误差E第55页
        4.4.10 判断网络误差是否满足要求第55页
        4.4.11 绩效评价效果的检验和实际应用第55-56页
    4.5 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第56-57页
    4.6 编程计算与数据仿真第57-60页
    4.7 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61-64页
    5.1 研究结论与创新第61-63页
        5.1.1 主要结论第61页
        5.1.2 几点建议第61-62页
        5.1.3 创新点第62-63页
    5.2 研究意义第63页
    5.3 研究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态二进制翻译中基于中间代码的优化研究
下一篇:我国物流保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