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前言 | 第11-14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3.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2.1 关于几个概念 | 第14-15页 |
2.2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2.1 关于中国女排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2.2 关于规律、策略性的研究 | 第16页 |
2.3 目前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3.2.2 访谈法 | 第17页 |
3.2.3 数据统计法 | 第17-18页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18页 |
4.结果与讨论 | 第18-43页 |
4.1 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的战术效果的指标选择 | 第18-21页 |
4.1.1 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的战术效果的指标选择的依据 | 第18页 |
4.1.2 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的战术效果的指标选择的过程 | 第18-21页 |
4.2 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的整体战术效果分析 | 第21-30页 |
4.2.1 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战术效果指标的选择 | 第21-22页 |
4.2.2 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整体战术效果分析过程 | 第22-27页 |
4.2.3 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整体战术效果优劣势分析 | 第27-29页 |
4.2.4 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的整体拦防策略 | 第29-30页 |
4.3 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的效果与比赛胜负关系的分析 | 第30-39页 |
4.3.1 分析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的效果与比赛胜负的关系时指标的选择 | 第30页 |
4.3.2 对"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的效果与比赛胜负的关系"的分析 | 第30-37页 |
4.3.3 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的区域拦防策略 | 第37-39页 |
4.4 中国女排副攻或副攻组合拦防"一次攻"时局部拦防效果的分析 | 第39-43页 |
4.4.1 中国女排副攻或副攻组合局部拦防效果的指标选择 | 第40页 |
4.4.2 中国女排副攻或副攻组合局部拦防效果的分析 | 第40-42页 |
4.4.3 中国女排拦防"一次攻"时的强强组合拦防策略 | 第42-43页 |
5.结论与建议 | 第43-46页 |
5.1 结论 | 第43-44页 |
5.2 建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