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道德伪善 | 第12-22页 |
1.2 内、外群体 | 第22-28页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8-31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8-29页 |
2.2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29-31页 |
3. 预实验 | 第31-33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32-33页 |
4. 实验一 | 第33-38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33页 |
4.3 研究设计 | 第33-35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4.5 讨论 | 第36-38页 |
5. 实验二 | 第38-44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38页 |
5.2 研究假设 | 第38页 |
5.3 研究设计 | 第38-40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40-42页 |
5.5 讨论 | 第42-44页 |
6. 总讨论 | 第44-49页 |
6.1 内、外群体的陌生人在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 | 第44-45页 |
6.2 真善行为或伪善行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 | 第45-46页 |
6.3 内外群体的陌生人在场及其行为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 | 第46-48页 |
6.4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 第48-49页 |
7.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一:自编假设情境问卷 | 第56-57页 |
附录二:自尊量表 | 第57-58页 |
附录三:社会比较倾向量表 | 第58-59页 |
附录四:求助者详细资料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