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3-16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2.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1.1 工作倦怠 | 第16-22页 |
1.1.1 工作倦怠的界定 | 第16-17页 |
1.1.2 工作倦怠的理论 | 第17-19页 |
1.1.3 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2 情绪劳动策略 | 第22-33页 |
2.1 情绪劳动的概念 | 第22页 |
2.2 情绪劳动策略及其维度 | 第22-23页 |
2.3 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2.3.1 个体因素 | 第24页 |
2.3.2 组织情境因素 | 第24-25页 |
2.4 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结果 | 第25-26页 |
2.4.1 对员工心理的影响 | 第25页 |
2.4.2 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 | 第25-26页 |
2.5 领导风格 | 第26-29页 |
2.5.1 领导风格的含义 | 第26页 |
2.5.2 领导理论 | 第26-28页 |
2.5.3 领导风格的影响结果 | 第28-29页 |
2.6 工作倦怠与情绪劳动策略、领导风格的关系 | 第29-33页 |
2.6.1 工作倦怠与情绪劳动策略 | 第29-30页 |
2.6.2 工作倦怠与领导风格 | 第30页 |
2.6.3 领导风格与情绪劳动策略 | 第30-31页 |
2.6.4 情绪劳动策略在领导风格与工作倦怠间的调节作用 | 第31-33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3-36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3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33-34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34-36页 |
3.3.1 工作倦怠量表 | 第34-35页 |
3.3.2 情绪劳动策略量表 | 第35页 |
3.3.3 领导风格量表 | 第35页 |
3.3.4 数据统计的技术工具 | 第35-36页 |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36-49页 |
4.1 描述性统计与比较 | 第36-41页 |
4.1.1 描述性统计 | 第36页 |
4.1.2 各人口学变量间的差异比较 | 第36-41页 |
4.2 工作倦怠与情绪劳动策略、领导风格的关系 | 第41-44页 |
4.2.1 各变量间的相关性 | 第41页 |
4.2.2 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倦怠的直接效应检验 | 第41-42页 |
4.2.3 领导风格与工作倦怠的直接效应检验 | 第42-43页 |
4.2.4 领导风格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关系 | 第43-44页 |
4.3 情绪劳动策略在领导风格与工作倦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 第44-49页 |
4.3.1 不同领导风格下,情绪劳动策略的调节效应假设检验 | 第44-45页 |
4.3.2 情绪劳动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45-49页 |
5 讨论 | 第49-54页 |
5.1 高速交警工作倦怠、情绪劳动策略与领导风格的基本特点 | 第49-51页 |
5.1.1 湖南高速交警的工作倦怠在去个性化及低成就感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 第49页 |
5.1.2 湖南高速交警在工作倦怠的低成就感以及情绪劳动策略的深层行为方面存在学历差异 | 第49-50页 |
5.1.3 湖南高速交警在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以及情绪劳动策略的浅层行为方面存在年龄差异 | 第50页 |
5.1.4 湖南高速交警在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以及情绪劳动策略的浅层行为方面存在工作年限差异 | 第50-51页 |
5.2 湖南高速交警工作倦怠与情绪劳动策略、领导风格的关系 | 第51-52页 |
5.2.1 湖南高速交警工作倦怠与情绪劳动策略相关 | 第51页 |
5.2.2 湖南高速交警工作倦怠与领导风格相关 | 第51页 |
5.2.3 湖南高速交警情绪劳动策略与领导风格相关 | 第51-52页 |
5.3 情绪劳动策略对领导风格与工作倦怠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 第52-53页 |
5.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53-54页 |
5.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3页 |
5.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3-54页 |
6 结论与启示 | 第54-57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启示 | 第54-57页 |
6.2.1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 第54-55页 |
6.2.2 对高速交警们的情绪劳动策略管理能力进行培训 | 第55页 |
6.2.3 改变领导层的领导风格,改善管理水平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