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四)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治教育一般概述 | 第16-20页 |
(一)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治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 法治 | 第16页 |
2. 法治教育 | 第16页 |
3. 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 | 第16-17页 |
(二)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的意义 | 第17-18页 |
1. 增强中学生法治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 第17页 |
2. 有利于思想品德课与法治意识培养之间的相互促进 | 第17页 |
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 第17-18页 |
(三) 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 法律知识 | 第18页 |
2. 法治意识 | 第18-19页 |
3. 法律规范行为 | 第19-20页 |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0-25页 |
(一)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1. 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重要性不被重视 | 第20页 |
2. 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 第20-21页 |
3. 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方法陈旧 | 第21页 |
4. 初中生缺少对法律的运用实践 | 第21页 |
(二)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1-25页 |
1. 学校应试化教学倾向严重 | 第21-22页 |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法律素养不足,教学观念落后 | 第22-23页 |
3. 思想品德课本内容与实际教学及社会的矛盾 | 第23页 |
4. 初中学生缺少法治教育主体参与意识 | 第23-25页 |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法治教育的策略 | 第25-31页 |
(一) 坚持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的三维目标为一体 | 第25-26页 |
1. 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 第25页 |
2. 明确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能力 | 第25-26页 |
3. 明确知识目标,丰富学生法律知识 | 第26页 |
(二) 改善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 第26-28页 |
1. 善用体验式方法教学,注重生活体验 | 第27-28页 |
2.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践 | 第28页 |
(三)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法律素养 | 第28-29页 |
1. 教师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身法治意识 | 第28-29页 |
2. 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依法施教 | 第29页 |
(四) 优化校园法律文化环境 | 第29-31页 |
1. 加强文化宣传,营造法治教育氛围 | 第29页 |
2. 学校加强教师法律素养建设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附录 | 第34-36页 |
后记 | 第36-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