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概况 | 第7-10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2. 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二 巴莎拉学校影响汉语语音教学的因素 | 第10-14页 |
(一) 硬件设施及汉语师资力量 | 第10-11页 |
(二)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 第11-12页 |
1. 生理因素 | 第11-12页 |
2. 认知因素 | 第12页 |
3. 情感因素 | 第12页 |
(三) 巴莎拉学校汉语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三 课堂教学实践与个案分析 | 第14-33页 |
(一) 声母“ch、c”的教学案例 | 第16-26页 |
1. 发现问题——混淆及误读的形式 | 第16-17页 |
2. 分析问题——混淆及误读的原因 | 第17-19页 |
3.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课堂实践 | 第19-23页 |
4. 教学效果 | 第23-24页 |
5. 教学反思 | 第24-26页 |
(二) 韵母“ie”的教学案例 | 第26-33页 |
1. 发现问题——混淆及误读的形式 | 第26-27页 |
2. 分析问题——混淆及误读的原因 | 第27-28页 |
3.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课堂实践 | 第28-30页 |
4. 教学效果 | 第30页 |
5. 教学反思 | 第30-33页 |
四 总结 | 第33-37页 |
1. 直接展示法适用于纠正发音位置错误的语音 | 第33页 |
2. 演示和模仿法不能长时间使用 | 第33-34页 |
3. 手势法配合其他方法效果更佳 | 第34页 |
4. 对比法应注意避免学生信息混乱 | 第34页 |
5. 带音法需保证语音基础 | 第34-35页 |
6. 口型夸张法有趣但需节制 | 第35-37页 |
附录一:数据调查统计 | 第37-40页 |
附录二:教学成果展示 | 第40-42页 |
1. 优秀实习证明 | 第40页 |
2. 积极带领学生参加汉语比赛 | 第40-41页 |
3. 积极参加学校“OPEN HOUSE”汉语文化展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