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行政论文--教育财政论文

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保障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11页
 一、选题起因及研究意义第8-9页
 二、研究内容第9页
 三、研究方法第9-11页
第一章 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要求财政支持第11-20页
 一、作为权利义务的义务教育第11-15页
  (一) 受教育权的义务说第11-12页
  (二) 受教育权的权利说第12-13页
  (三) 作为权利义务的义务教育第13-15页
 二、义务教育在权利体系中的归属第15-19页
  (一) 权利二分法理论及质疑第15-16页
  (二) 自由基本权利与社会基本权利之区分第16-17页
  (三) 受教育权中义务教育的社会基本权利属性第17-19页
 三、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要求财政保障第19-20页
第二章 财政体制变换影响义务教育体制变迁及产生的主要问题第20-29页
 一、财政体制变换影响义务教育体制的变迁第20-23页
  (一) “大锅饭”时期(1953 年-1978 年改革开放之前)第20-21页
  (二) “包干制”时期(1978 年-1992 年)第21-22页
  (三) “分税制”时期(1992 年-2000 年)第22-23页
  (四) 后“农业税”时期(2000 年至今)第23页
 二、农村义务教育本身的问题第23-26页
  (一) 教育支出总体供给不足第24页
  (二) 各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第24-25页
  (三) 义务教育正外部性明显,欠发达地区缺乏财政投入动力第25-26页
 三、地方财政存在的问题第26-29页
  (一) 人大财政预算审批形式化第26-27页
  (二) 税制设置不合理,对义务教育供给不足第27-28页
  (三) 政府支出过随意,农村义务教育资金被挤占第28-29页
第三章 公共财政——义务教育财政保障的现代方式第29-34页
 一、财政制度是解决义务教育问题的关键切入点第29-31页
  (一) 义务教育需要规范的政府财政行为第29页
  (二) 公民教育偏好影响财政制度第29-30页
  (三) 财政体制可化解教育公平问题第30-31页
 二、公共财政的建立有利于解决义务教育问题第31-34页
  (一) 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及本质第31-32页
  (二) 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第32页
  (三) 公共财政促进义务教育的实现第32-34页
第四章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财政对策第34-42页
 一、公共财政解决方案的基础——权利博弈第34-36页
  (一) 义务教育财政保障的历史因素第34-35页
  (二) 义务教育财政保障的技术性因素第35页
  (三) 义务教育财政保障的政治因素第35-36页
 二、破解困境的主要公共财政对策第36-42页
  (一) 确立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的主体地位第36-37页
  (二) 加强对预算中义务教育经费的审查与监督第37-38页
  (三) 建立义务教育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第38-39页
  (四) 扩展义务教育财政过程的公开与参与第39-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清末之《奏定学堂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