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与行为“失范”幼儿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14-15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行为“失范” | 第15-16页 |
(二)师幼互动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17-22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17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8页 |
(二)观察法 | 第18-19页 |
(三)关键事件分析法 | 第19页 |
(四)访谈法 | 第19页 |
四、研究过程及资料的整理 | 第19-21页 |
五、研究的伦理问题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教师与行为“失范”幼儿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35页 |
一、教师观念中的误区 | 第22-25页 |
(一)对幼儿行为认识的偏见 | 第22-23页 |
(二)对自我角色定位的偏狭 | 第23-25页 |
二、教师语言的伤害性 | 第25-28页 |
(一)讽刺性语言的运用 | 第25-26页 |
(二)威胁恐吓性语言的运用 | 第26-28页 |
三、教师行为的偏差 | 第28-32页 |
(一)对“失范”幼儿放任不管 | 第28-29页 |
(二)对“失范”幼儿惩戒止于表面 | 第29-32页 |
四、教师情感的消极性 | 第32-35页 |
(一)不公正的情感对待 | 第32-33页 |
(二)互动中的消极情感特征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影响教师与行为“失范”幼儿互动的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一、以教师权威为中心的儿童观 | 第35-36页 |
二、绝对控制 服从的师幼关系 | 第36-37页 |
三、教师不能正确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 | 第37-38页 |
四、“失范”幼儿的行为屡次与教师的期望不一致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教师应对行为“失范”幼儿的教育策略 | 第40-46页 |
一、改变教师观念 | 第40-41页 |
(一)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 | 第40页 |
(二)教师要有合理的角色判定 | 第40-41页 |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 第41-42页 |
三、针对幼儿“失范”的原因对症下药 | 第42-43页 |
四、教师合理控制自身的情绪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