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1-12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2.1.1 绩效预算 | 第14页 |
2.1.2 公共财政预算 | 第14页 |
2.1.3 支出绩效评价 | 第14-15页 |
2.1.4 预算绩效管理 | 第1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16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6页 |
2.2.3 委托一代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4 绩效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第3章 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程序与方法 | 第18-22页 |
3.1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组织领导和基本内容 | 第18页 |
3.2 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设定 | 第18页 |
3.3 预算绩效评价方法 | 第18-19页 |
3.3.1 成本效益分析法 | 第18-19页 |
3.3.2 比较法 | 第19页 |
3.3.3 因素分析法 | 第19页 |
3.3.4 最低成本法 | 第19页 |
3.4 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流程 | 第19-22页 |
第4章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30页 |
4.1 长安区概况 | 第22-23页 |
4.2 近三年长安区财政收支情况 | 第23-24页 |
4.2.1 近三年长安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情况 | 第23页 |
4.2.2 近三年长安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情况 | 第23-24页 |
4.3 长安区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 第24-26页 |
4.3.1 开展情况 | 第24-25页 |
4.3.2 相关成效 | 第25-26页 |
4.4 长安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0页 |
4.4.1 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尚未健全 | 第26-27页 |
4.4.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 第27页 |
4.4.3 预算单位绩效管理观念淡薄 | 第27-28页 |
4.4.4 绩效评价结果尚未有效利用 | 第28页 |
4.4.5 绩效管理人员配备矛盾突出 | 第28-30页 |
第5章 长安区2013年预算绩效评价案例 | 第30-36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30-31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30页 |
5.1.2 实施目的 | 第30页 |
5.1.3 项目实施情况 | 第30-31页 |
5.2 评价指标体系和分值计算 | 第31页 |
5.3 项目评价目的、内容和程序 | 第31-32页 |
5.3.1 评价目的 | 第31-32页 |
5.3.2 评价对象 | 第32页 |
5.3.3 评价方法和方式 | 第32页 |
5.3.4 评价依据 | 第32页 |
5.4 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 第32-34页 |
5.4.1 目标完成指标 | 第32-33页 |
5.4.2 效益指标 | 第33页 |
5.4.3 组织管理指标 | 第33页 |
5.4.4 财务管理指标 | 第33页 |
5.4.5 资产配置与使用指标 | 第33-34页 |
5.5 项目总体评价 | 第34页 |
5.6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5.7 评价意见和建议 | 第35-36页 |
第6章 完善长安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第36-44页 |
6.1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 第36页 |
6.2 科学建立预算绩效指标框架体系 | 第36-40页 |
6.3 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 第40页 |
6.4 建立评价工作基础数据库 | 第40-41页 |
6.5 加大预算绩效工作的宣传力度 | 第41页 |
6.6 提升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