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私募股权投资争议之调解制度研究

摘要第1-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调解制度的基本理论第11-18页
 一、调解的含义第11-12页
  (一) 国外对调解的一般定义第11-12页
  (二) 我国对调解的一般定义第12页
 二、调解的分类第12-13页
 三、中国现有的调解制度第13-18页
  (一) 人民调解第13-15页
  (二) 行政调解第15页
  (三) 社会调解第15-16页
  (四) 仲裁调解第16页
  (五) 司法调解第16-17页
  (六) 其他调解第17-18页
第二章 调解制度在解决私募股权投资争议中的优势第18-26页
 一、私募股权投资争议概述第18-21页
  (一) 私募股权投资的概念及发展概况第18-19页
  (二) 私募股权投资争议的类型第19-21页
 二、私募股权投资争议的特点第21-23页
  (一) 专业性第21页
  (二) 多样性第21-22页
  (三) 私密性第22页
  (四) 效率性第22页
  (五) 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密切相关性第22-23页
 三、私募股权投资争议之调解制度的优势第23-26页
  (一) 自愿性第23-24页
  (二) 灵活性第24页
  (三) 专业性第24-25页
  (四) 私密性第25页
  (五) 温和性第25页
  (六) 效率性第25-26页
第三章 私募股权投资争议之调解制度域外实践考察第26-35页
 一、美国私募股权投资争议中的调解制度第26-28页
  (一)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争议调解制度发展概况第26-27页
  (二)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争议调解制度的特点第27-28页
 二、英国私募股权投资争议中的调解制度第28-30页
  (一) 英国私募股权投资争议调解制度发展概况第28-29页
  (二) 英国私募股权投资争议调解制度的特点第29-30页
 三、日本私募股权投资争议中的调解制度第30-32页
  (一) 日本私募股权投资争议调解制度发展概况第30-31页
  (二) 日本私募股权投资争议调解制度的特点第31-32页
 四、美、英、日三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32-35页
  (一) 单独性立法第33页
  (二) 人员的选任和培训第33页
  (三) 配套制度的保障第33页
  (四) 行业协会的运用第33-34页
  (五) 社会力量的利用第34-35页
第四章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争议之调解制度发展现状及评析第35-41页
 一、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争议调解解决制度概述第35-37页
  (一) 人民调解第35-36页
  (二) 司法调解第36页
  (三) 仲裁调解第36页
  (四) 律师主持调解第36-37页
  (五) 主管、监管部门的行政调解第37页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争议调解解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37-41页
  (一) 调解制度宣传力度不强第37-38页
  (二) 人民调解制度的固有缺陷第38页
  (三) 司法调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38-39页
  (四) 专业人士的匮乏第39页
  (五) 调解协议效力的缺失第39-40页
  (六) 争议解决效率的不足第40-41页
第五章 我国发展以调解解决私募股权投资争议的建议第41-47页
 一、树立以调解解决私募股权投资争议的观念第41页
 二、整合和完善我国现有的调解制度第41-43页
  (一) 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第41-42页
  (二) 司法调解制度的重构第42页
  (三) 行政调解制度的发展第42-43页
  (四) 协调机制的构建第43页
 三、建立行业内专家调解机制的必要性第43页
  (一) 现有调解制度的不足第43页
  (二) 行业内专家调解机制的优势第43页
 四、建立行业内专家调解机制的具体建议第43-47页
  (一) 组织机构的建立第43-44页
  (二) 调解人员的选任和培训第44-45页
  (三) 单独性立法第45页
  (四) 调解效力的保障第45页
  (五) 配套制度的保障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多元化调解制度之完善
下一篇: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制度衔接的思考